学科中国历史(第三册)备课教师授课时间第3周月日教学内容4八国联军侵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2.掌握《辛丑条约》内容及危害。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辛丑条约》与其他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层层分析得出结论: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是怎样步步陷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归纳出同一时期,中国各阶层又是怎样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来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的。从而明确清朝(近代部分)时期的两条线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2.通过启发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感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3.此外,通过学习奉课,还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绘制和识别历史地图、表演、运用成语坟合作能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真正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扪”·,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2.通过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其继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悔的优良传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学生讲述八国联军侵华概况、讲故事、新旧知识联系和补充课外资料的形式突出重点;《辛丑条约》——引导学生归纳条约内容,用成语比喻深化理解内容,同时结合录像加深感性认识。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一学生通过表演历史短剧,加深对“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观点的理解;井通过对《辛丑条约》和其他条约的横向比较,结合史实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生讨论的方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读、讲、议、评”四步教学法教学准备1.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2.编写不平等条约比较简表。教学过程课前引导:引导学生回顾上课内容,然后教师指出: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列强对中国的新侵略——八国联军侵华,以及中国人民的又一次伟大抗争——义和团运动。导入新课一、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读:要求学生阅读本目内容,观察《义和团的旗帜》图。讲:请学生来讲:(1)义和团的前身叫什么?在哪一带活动?参加者主要是些什么人?他们是怎样开展活动的?(2)义和团运动是哪一年在山东兴起的?旗号是什么?说一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时的两件大事。(3)针对义和团运动兴起,清政府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此后,义和团得到怎样的发展?议:(1)19、20世纪之交,为什么会爆发义和团运动?(2)为什么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爆发?(3)你怎样看待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4)清政府为什么对义和团由镇压改为招抚的政策?评:(1)分析义和团爆发原因和在山东兴起的原因,要结合已学知识和时代背景去分析,着眼于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教后修改(2)评价“扶清灭洋”口号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3)分析清政府招抚义和团的原因,可以从清政府与义和团和列强的三角关系,来看政策选择的可能性。2、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读: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内容。讲:讲学生讲一讲:八国联军是什么时候发动侵华战争的?参加联军的是哪八个国家?议:(1)八国联军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的参加国中,哪一国对中国侵略时间最长?哪一国侵占中国领土最多?哪两国侵略中国的开始时间也比较早?还有哪两国侵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19世纪末示开始起步,但来势凶猛?评:分析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可以从根本原因的借口两层次进行;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深入趋势和要求来看根本原因,从义和团运动兴起看侵略的时机和借口。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1、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读:要求学生阅读本目内容及相关图片。讲:(1)义和团与清军抗击八国联军有哪三次重大战役?(2)要求学生依照地图讲述八国联军的入侵路线和大致经过。(3)你们还了解哪些抗击八国联军的故事,将你感触最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议:(1)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