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的母亲【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重点)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难点)3.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学会孝敬父母、感恩父母。【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导学】1.知识储备:(1)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诗人。1910年赴美留学。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他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1962年在台北病逝。(2)胡适自幼父亲病故。23岁的冯顺弟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唯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材。胡适3岁随母亲在上庄接受教育,十几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我的母亲》是胡适40岁时写的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1)给加点字注音责罚(fá)管束(shù)气量(liàng)广漠(mò)宽恕(shù)文绉绉(zhōu)绰(chuò)号庶(shù)祖母吹笙(shēng)摹(mó)画眼翳(yì)舔(tiǎn)去侮辱(wǔ)抽tì(屉)xī(嬉)戏diàn(佃)户(2)根据意思写词语。①(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②(广漠):广大空旷。③(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④(宽恕):宽容饶恕。⑤(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3.整体感知:(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2)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3)本文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一段人生历程,回忆了母亲对“我”影响极大的三个方面的事情:一是母亲对“我”的管教;二是母亲当家之难;三是母亲的刚气。全文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小组评分()【课堂探究】1.文章主要写了关于母亲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选材角度典型事例母亲形象对“我”唤“我”起床,催“我”上学严父慈母:严格督促,谆谆教导,尊重孩子,教子有方,严格要求,疼爱孩子不在外人面前打骂“我”“我”说轻薄话,受到责罚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对家庭除夕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不迁怒别人冷静宽容温和仁慈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仁慈善良对自己受“辱”后非常生气,直到讨回公道正直刚烈维护人格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从母亲与家人的相处反映出她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也是从侧面对作者进行引导,而用生活来写母亲的教导,则显示出作者已经对母亲的教育理解并去努力学习改进,从而表现出作者对母亲的感谢和爱。3.品析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表达效果。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装”本义是假装,这里贬义褒用,虽然不是“先生”,但刻意追求像“先生”,表达自己在母亲、长辈鼓励下刻意追求的正确目标。“野”在文中是游戏、贪玩之义,跟举止安稳、专心读书相对,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深受长辈影响的特点。【随堂检测】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表达效果。(1)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混”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念;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还能独自“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2)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语势强烈,既严密又透彻,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拓展延伸】2013年2月19日评出的“感动中国”人物——磐安语文老师陈斌强,用一条布带将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紧紧地绑在自己身上,从磐安县城的家中,骑着电瓶车,赶往30千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