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学习目标1..掌握四位老科学家建议的提出,邓小平的批示,《863计划纲要》的形成,计划涉及的领域,计划的总体目标,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2.能够分析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和如何对待上网两个问题课标:1.知道“863”计划的制定2.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863计划的制定教学难点如何理解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媒体准备多媒体和黑板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活目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体验感悟和讨论回答: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它的影响之大,使得世界各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变得十分敏感、十分激烈。邓小平根据这种状态说过:“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他多次论证了科技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强调要用科技的力量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确实已经享受到了新科技带来的许多福利。这真得感谢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以及老一辈科学家为了造福于国家和人民而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人奋斗实践。现在让我们共同重温那时的情境吧,看看谁感悟到的人生真谛最多。二、学习新知,探究规律863计划1“863”计划的含义是什么?(“86”指1986年,“3”指当年3月。那时王淦昌、王大衍、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了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所以称作“863”计划。)2《863计划纲要》涉及哪些高科技领域?你对哪些领域较感兴趣?能否向大家介绍你对这些领域的了解?(A.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B.由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与相关学科自然渗透。C.由组内同学配合展示资料,进行情境表演或旁白解说等活动,体验合作探索的愉悦情感。D.组织全班学生记忆这些领域并进行“接龙”比赛。E.要求学生独立完成93页“练一练”,提醒大家凭印象果断书写,然后对照课文订正。)1根据课本“动脑筋”:我们现在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B.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各国竞争激烈,适者才能生存和发展。)·教师过渡:在这八个领域里,我国的生物技术已经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关于这一点,请大家看看94页“自由阅读卡”。至于同学们已经普遍接触的则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了,它属于信息技术范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指导学生观看课本插图,体会邓小平对于普及计算机知识的关注。组织讨论1你喜欢上网吗?(·举手示意即可)2你知道《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吗?是否愿意遵守?(·举手示意即可)3学生分组诵读92——93页《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三、达标检测,拓展迁移四、归纳梳理,建构新知板书设计18科学技术的成就(二)一、863计划时间内容领域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1、当前的运用情况2、高科技影响我们生活的例子教后反思多利用学生的想象力,知识迁移,弥补教师讲述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