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办年度三农事业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线,深入贯彻“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惠农政策,突出工作创新,较好地完成了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有效推动了我市“三农”工作,确保了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健康有序发展。一、“三位一体”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突破一是以农合联换届为契机,再造合作组织新架构。围绕新换届农合联组织架构、机构性质、服务理念、运行机制、经费保障、理事长人选等问题,充分调查研究,多方专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经过精心酝酿,形成了换届方案,并于9月份、10月份相继顺利完成了市、马屿镇农合联换届。二是以会员需求为动力,再造农合联运行新机制。一方面,结合市农合联换届,以“由理事会成员兼任、委派与选用公务人员、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等方式,配置农合联机构人员,另一方面,在市农合联推行“议行分立”,出台了理事会议事规则,明确理事会是唯一议事决策机构,确保农民行使决策权。三是以互助共赢为导向,再造合作组织新优势。一“减”,加强示范合作社现场验收、复评调整,取消了30家示范合作社资格;二“联”,20XX年共引导优势合作社组建蔬菜、粮食、铁皮石斛、林果等四大产业联盟,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7家;三“提”,整合支农资金1000万元,重点支持优质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以及设立直销门店、打造品牌,提升经营发展能力与水平。四是以保险互助为突破,再造农村金融新局面。20XX年1月份市兴民农村保险互助社正式获得中国保监会同意核准设立,成为全国首个由农民经济合作社出资成立、为社员提供农业财产保险服务的农村保险互助组织。二、成功创成省美丽乡村先进县今年重点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10条、历史文化村落7个、精品村21个、重点村29个、农村不可移动文物点19处,8月份成功通过省美丽乡村先进县核准。建成了“浙南邹鲁修学第1页共5页线”、“温州一家人精品线”等5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世界非遗木活字印刷村东源、“世外桃园”黄林等6个历史文化村落焕发生机,塘下镇陈岙村、陶山镇荣祥村等50多个美丽乡村精品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陈岙村的建设成效和经验得到了省委夏宝龙书记和李强省长的高度赞赏。一是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按照“基础先行、生态优先、突出民生、留有余地”的原则确定建设内容,重点是做好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今后的招商引资和村庄建设发展预留空间。二是镇街主体、分工协作。注重充分发挥镇街和相关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镇街为责任主体,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应工程建设指导,成立专家指导组进行专业指导,农办负责协调和政策把关,项目建设管理更加规范。三是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财政资金实行竞争性使用,补助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即工程按规划设计方案建好以后,通过验收和审价再按规定予以补助。到目前为止,已经对5条精品线、38个村的305个单项建设工程进行验收,市财政分4批总共下达补助6701万元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有创新20XX年省、xx市下达给我市治理村任务213个,新增受益农户31014户。截止12月底,各治理村接户、管网、终端等三大工程基本完工,新增受益农户34130户,完成投资额23820万元。先后顺利通过温州、省年度工作考核,并得到考核组肯定。一是任务谋划早。从工程设计、施工力量等各要素着手,治理村任务早下达、早设计、早进场,为全年度的工程建设赢得宝贵时间,牢牢把握住治污攻坚战的主动权。二是机制运行畅。采取“先建设后买单”模式开展工程建设,采取“招投标+谈判”模式以量换价择优确定参建单位等,简化工程建设流程程序,提高效率,倒逼施工单位注重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时又减缓了工程建设期的财政支付压力。三是质量控制实。从人员准入、主材准入、全程闭水等环节严把工程质量,通过市巡查、镇街督查、村旁站监督、第三方专业监理、施工单位自检等方式,形成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四、农村环境物业化管理显成效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物业化管理,打造淸洁乡村升级版,从第2页共5页管控农村乱搭建、集中整治环境乱点、完善环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