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曹刿论战》讲学稿(2)(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VIP免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曹刿论战》讲学稿(2)(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1页
1/4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曹刿论战》讲学稿(2)(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2页
2/4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曹刿论战》讲学稿(2)(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3页
3/4
第27课《曹刿论战》新授2出自《左传》学习目标与要求:1.诵读课文,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任务的形象。2.学习文中的详略安排。3.体会曹刿的战略战术及其机智沉着的品质。模块一:自主学习模块二:交流研讨学习内容摘记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词类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下图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C.公将驰之。D.彼竭我盈,故克之。3、找出本文的两个倒装句,并翻译。4、根据要求默写课文。(1)战前鲁庄公在曹刿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5、最后一段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曹刿的解释分哪几层意思?对照课文注释,再读全文,标注相对应的字词。模块三:巩固内化研讨内容摘记内容一:小组成员之间交换讲学稿,看看他的答案与你的有什么不同,将不同的答案的题在你讲学稿上标注出来,并直接提出质疑。内容二:请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文章对材料剪裁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内容三:请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通读全文,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课文作分析。建议熟读课文,从原文找出原句进行感悟分析。课题:第27课《曹刿论战》2授课时间第17周班级姓名模块四:当堂训练1、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述史事件的。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2、简要回答:(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等。(2)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文中相关的句子是:(3)曹刿认为进军、反攻的有利时机是之时;追击开始的时机是之时。(4)本文说明了必须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5)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他不顾同乡劝阻“请见”,表现了他勇于为国分忧的爱国热忱。(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前文与该句呼应的句子是(7)“既克,公问其故。”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对比阅读【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学习任务摘记任务一:根据归纳的曹刿人物形象,试着自己分析鲁庄公的人物形象。任务二:鲁国作为一个小国,在“长勺之战”中却能取得胜利,这给你怎样的启示?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节选自《孙子·军争篇》)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公将驰之(2)望其旗靡(3)三军可夺气(4)朝气锐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1)彼竭我盈,故克之。(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乙文中的中心句是。(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曹刿论战》讲学稿(2)(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