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图课题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主备人审阅人课时总1课时使用人课型复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及产生的现象。5、五带的界线和各自的特点。6、地图的三大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7、判读等高线地形图。8、选用合适的地图。能力目标:1、会识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某一点的位置。2、能会演示演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3、学会判读地图。4、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地图。重点难点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特点及产生的现象。地图的三大要素。难点: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地球公转及产生的现象。正确使用地图。教法学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具多媒体,投影仪板书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二地球仪1、经线2、纬线3、半球的划分4、经纬网定位三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特征及产生的现象2、地球的公转特征及产生的现象3五带的划分和特点。四地图的三大要素和等高线地形图1、比例尺2、方向3、图例4、等高线地图教学过程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认定复习目标出示复习目标及复习提纲1、回顾本课知识,自查遗忘情况。2、明确本课复习内容、重点和复习方法。3、积极进入复习阶段。5师生互动整体构建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大小3、经线纬线和特点4、经纬度的划分5、半球的划分6、经纬网定位置(一)归类梳理,掌握知识1、引导学生根据学案的思考题读书复习。2、巡回指导。3、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知识回顾题。4、发现问题,采集信息。(二)对重难点精讲细练1、针对学生读书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查漏缺2、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讨论题,然后个别学生回答。3、采集信息,精讲细点。(三)小结:地球是一个球体,平均半径6371平方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一)主动复习,完整掌握1、根据学案的复习思考题读书复习,2、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的知识回顾题。3、查漏补缺(二)深入掌握重难点1、做练习,巩固疑难点。2、学生讨论学案中的讨论题,然后个别学生回答。1、听讲,完整掌握知识。(三)小结讨论讨论后个别学生回答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特征及产生的现象2、地球的公转及产生的现象3、五带的划分及各自的特点(一)归类梳理,掌握知识1、引导学生根据学案的思考题读书复习。2、巡回指导。3、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知识回顾题。4、发现问题,采集信息主动复习,完整掌握1根据学案的复习思考题读书复习,2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的知识回顾题。3查漏补缺教学过程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师生互动整体构建三、地图的三大要素1、比例尺2、方向3、图例四、等高线地形图1、计算高度2、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二)针对问题纠错知疑1、对采集的问题,设问导思,实现对认识上的纠错和对知识的完善。2、对采集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设竟探究,实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3、组织学生独立总结知识结构。(二)接受释疑完善认识1、积极思考老师为设疑而设计的问题,接受释疑教学。2、针对自学过程遇到的困难和产生的错误,对照纠错。3、学生独立总结知识结构。个别学生到交于老师检查。强化应用形成能力1、出示学案中的例题,限定时间,让学生读题、研究题、审题。2、启发学生总结出解题思路、方法、规范和要求。2、布置学生展示自己的做题思路:4、投放习题,明确任务,限定时间完成。5、适时反馈,落时做题情况1、在教师的指导下,仔细读题、深入研究题。2、完成教师为点拨思路而设计的各个问题。2、展示做题,归纳解题的思路、方法。4、主动做题,感悟通过例题学习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5、通过教师的点拨教学,完善思路,提高规范水平。归纳总结1、出示学案中的拓展提高题。2、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和中考热点展开讨论。3、参与学生讨论,捕捉创新火花,适时引导鼓励。1、仔细阅读拓展提高题。2、对中考热点展开讨论。3、畅所欲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