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课题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本学期总第课时日期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过程和意义。2.说出“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等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初步分析中美建交的重要影响。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难点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正确认识我国的外交原则。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预复备启动课堂一、复习巩固二、导入新科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图为当电子计票牌上出现表决结果时,代表们热烈鼓掌,欢呼这是全世界人民和一切主持正义的国家的胜利。看课件请思考:1.西方新闻界为什么把尼克松访华称为是“改变世界的一周”?2.“历史性的握手”说明了什么?5每班4组主持本节课的学习具体课堂的环节见课件自学文本教师先出示一幅对联:声音传五洲,朋友遍天下。请同学们猜测本课将要学习的是新中国在哪一方面的成就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进国际合作,并规定各国主权平等及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等。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什么历史意义?1.自学本目,形成知识网络。2.设计基础知识习题以小组为单位互问互答。3.提出疑难问题,全班共同解决。1.联合国成立的时间、地点、标志、主要机构、常任理事国及其宗旨和作用。2.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间、会议。同时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提供网站,为学生延伸学习搭建平台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渴望求知的发展期,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展示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建交等有关问题,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从中获得不同的体验夯实基础对本课基础知识进行默写并检查缩写内容提高学习的效率是一节课效率的关键交流学习教师答疑解惑,并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方法和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总结与矫正学生主持提问知识结构并对预习提纲的内容进行解析,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深入得了解和掌握7知识梳理20世纪70年代我国对外关系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也为以后的对外开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的反映;“乒乓外交”与中美关系改善,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日邦交正常化,建立和发展了同亚非拉国家指导学生归纳中美建交过程中的重大事件:1.“乒乓外交”:1971年。2.尼克松访访华:1972年2月。3.《中美联合公报》签署。4.中美《建交公报》发表:1978年12月。5.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1月。中美关系缓和的背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美国霸权地位日趋衰落,同时又面临着苏联的严重挑战。它长期敌视中国的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政策难以继续下去。在这种形势下,尼克松政府调整了美国的全球战略,表示希望同中国对话,从根本上改善中美两国关系。知识提升学检15板书设计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