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的是精神》学习目标1、领会文章蕴涵的精神,理解北大精神。2、编写内容提要,提高概括能力。相关链接一、北大介绍北京大学——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建于1898年,当时为京师大学堂。1912年后改为北京大学。在辛亥革命前,京师大学堂已办了310余年,却没有培养出多少人才。后蔡元培到北大任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的风气,并聘请了许多学有专长和具有革新思想的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到北大任教。在蔡元培校长的革新精神指导下,北京大学气象一新,在全国教育界、学术界以及思想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五四爱国运动的中心。北大这个名词常和爱国运动联系在一起。我们都知道五四运动是在北大首先发起的,后来北大以5月4日为校庆纪念日。北大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之一。在1998年5月4日,北大举行了百年庆典,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时作了深情的演讲。二.演讲的介绍演讲活动是一种渊远流长的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简单地说,演讲是在听众面前就某一问题表示自己的见解或阐说某一事理。演讲是一种语言表现,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达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想,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是一种直接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三.有关五四运动1919年5月3日,北京市民各阶层举行了多种形式的集会。当日下午,政界人士组织了国民外交协会,一致决定5月7日举行各界参加的北京大游行。但是,北京的青年学生已经没有耐心等到5月7日了,就在外交协会开会的同时,他们就已经在筹备和酝酿5月4日的示威游行了。北京大学的青年学生当晚做出决议,联合各界力量,坚持不在和议上签字。他们除了通电全国支持外交协会定于5月7日国耻纪念日举行大游行外,还定于5月4日齐集在天安门举行学界大示威。5月4日晨,北大学生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戳而不可以低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再一次地显示了“公理战胜强权”的真理。北京大学掀起的爱国主义运动在这启蒙交织着救亡的时代,已不再仅仅是个性的自由主义了。它更要争取的是整个民族的自由解放。这种爱国主义运动不仅给北洋政府以沉重的打击,也对那些宣扬所谓自由主义的西方列强以迎头一棒,让他们明白这种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武器西方人又是何等的威力。学习过程1、理清段落第一段主要写祝贺。演讲的开头一般是沟通感情,集中注意力,引出下文。本文开门见山,简明扼要,恰倒好处。演讲的语言带有演说者的思想感情,让我们先就第一段来分析一下。对于“你们无疑将接受本世纪全部伟大的精神财富,以及这一世纪无边无际的民族忧患的洗礼。”的理解,其中“民族忧患”指出了学生负有艰巨的责任,“本世纪全部伟大的精神财富”指北大在历史上曾为了民族的强大而不惜牺牲一切甚至是生命的那股爱国主义精神。第二段是作者的深情嘱托,首先回顾了历史。第二节中“百年的沧桑,百年的奋斗,百年的期待”一连用了三个“百年”表明了北大学子所扛起的担子是多么沉重,除了要肩负起建设未来世纪的中国的责任,还要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将中国的文学事业发扬光大,任重而道远。所以,作者在第三段再次提到“同学们,请以负重感来代替你们高考胜利的欢欣吧!”第三段就是作者的谆谆教诲。首先,他认为值得提倡的是“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的精神。这里需要学生首先理解作者为何说做人既复杂又简单的原因,再来理解为何要“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的道理。后来,作者又联系了历史,讲到了鲁迅等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出“做人和做学问的统一,爱国和敬业精神的统一”。接着,作者从做人又谈到了做学问,要求学生要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抓紧时间学习,要做书呆子,学好语言,并深切地谈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在第11节,作者为何说要做书呆子,要如何理解书呆子与聪明人的关系?其实,作者是希望中文系的学生打好基础,不要凭小聪明浮躁地学习,因为基础差,将来是要吃亏的第四段就是作者的殷切期盼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