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基地培训场所构建交流材料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按照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在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工作难度较大的前提下,自我加压,克服困难,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示范基地培训场所建设,实现了示范基地的提档升级。今年月,中央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督查组领导对我市高标准建设示范基地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落实“三个到位”,着力夯实示范基地培训场所建设基础。市委把示范基地培训场所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突破口,精心组织规划,全面落实资金保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了由组织部门牵头,人事、劳动、农业、科技、财政、扶贫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按照产权归属,明确董市镇为示范基地培训场所建设责任单位,镇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从该镇抽调专人组建了工程组织、物资采购、招标及质量监理四个工作专班,并分别由党委成员牵头负责,形成了市委总抓、组织部门牵头抓、市直部门配合抓、承办单位具体抓,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委书记蔚盛斌同志到任一个月内,便先后召开了两次专题会议,三次到实地现场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建设工作的快速开展。二是科学规划到位。先后四次组织有关人员到钟祥、宜都等地考察学习,邀请20多名农村基层干部和实用人才代表召开座谈会,召开常委会、专题办公会议和部门协调会议,对示范基地培训场所建设规划进行研究,确立了“适度超前、争创一流”的原则和“五室齐全,十项配套”的建设目标,即示范基地办公室、培训教室、学员寝室、图书室、电脑室齐全,食堂、实践基地、远程教育、规章制度、宣传橱窗、运动场、标识牌以及电话、文件柜等办公设施、电脑、投影仪、课桌椅等教学设施、太阳能热水器、空调、电视等生活设施全部配套,实行一次规划到位、土地预留到位、功能设计到位、逐步建设到位,确保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三是经费落实到位。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本级财政配套第1页共4页一点、整合资源帮扶一点”的办法,广泛筹措建设资金。市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配套财政资金78万元,并建立资金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同时加大部门资源整合力度,安排市农林局免费为示范基地进行绿化设计和提供花卉苗木、市交通局负责运动场地和道路硬化、市文体局负责解决蓝球架、乒乓球台等文体设施、市委组织部负责争取远程教育站点建设等,充分利用部门项目资金支持示范基地建设,较好地破解了建设资金难题。二、严把“三个关口”,努力确保示范基地培训场所建设质量。我们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在施工单位、建设质量和设施采购等方面从严把关,坚决杜决“豆腐渣工程”。一是公开招标,严把施工单位资质关。我们通过三峡网、三峡日报等媒体发布招标公告,对参与竞标的施工单位提出“三个必须”的明确要求,即必须具有国家建筑资质三级以上、必须具有良好的工作业绩和社会信誉、必须对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作出书面承诺,并以经济利益挂钩,不得进行二次转包。先后有8家单位报名参加,市招投标中心采取随机方式从评委库中抽取5名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评标小组,通过资格审查、投标报价和综合评定,择优选定了施工单位,为保证建设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全程监督,严把工程质量关。我们从监理公司聘请了1名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三签一审”监理制度,即,所有原材料由监理签字进场,不得使用非正规厂家生产、无质量合格标识的产品;施工方案由监理签字同意,不得随意降低质量标准或更改设计方案;建设质量由监理签字认可,不得“偷工减料”、“短斤少两”;工程验收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专业人员审核。监理对单个工程的质量抽查都达到了3次以上,并做有详细记录,重点施工环节还建立了影像资料,从源头、过程和结果上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三是政府采购,严把设施采买关。按照建设规划和功能要求,我们组织专班,编制了示范基地所需的配套设施采购清单,通过各种媒体发布了招标公告,广泛邀请市内外企业和经销商参与竞争,按照质优、价廉的原则,由政府采购办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