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后又与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合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并根据和约规定成立了国际联盟。1921~1922年,召开了九国参加的华盛顿会议,从而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这两次国家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二、教学对象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搜集和整理资料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但是综合运用史实和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仍需加强,对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两个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概念,学生既要准确掌握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等基本史实及其内在联系,又要掌握概括这两个历史概念的方法,学习难度较大。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一)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主宰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内容、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和作用;国际联盟的建立、华盛顿会议的背景;《九国公约》的签订、主要内容和作用。2.通过揭示美、英、法等国在巴黎和会上为重新瓜分世界而相互争夺的情况,培养学生从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地位分析帝国主义外交政策的能力。3.通过对凡尔赛体系不牢固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4.揭示美国在《九国公约》宣称的“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的旗号下,向中国扩张的企图,培养学生透过社会现象来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教材中展示的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加深对《凡尔赛和约》内容和凡尔赛体系实质的理解。2.尝试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进行评价,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评价重要历史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凡尔赛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2.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美国通过这次会议扩大了自己的势力。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说明强权外交的后盾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难点1.重点(1)《凡尔赛和约》。(2)《九国公约》。2.难点凡尔赛体系是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的。(二)解决方法1.《凡尔赛和约》通过屏幕展示《凡尔赛和约》内容的表格,教师讲解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凡尔赛和约》孕育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2.《九国公约》由学生课前先阅读课文《九国公约》的内容,快速抢答后,教师再提问美国为什么是华盛顿会议最大的受益者?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势力扩大了侵略势力。由学生自己突破重点。3.凡尔赛体系是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战胜国、战败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对凡尔赛体系建立的新秩序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难点。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资源:出示幻灯片福煦车厢。教师讲解:同学们看到的这张图片(屏幕显示)是福煦车厢,这节火车虽然不在了,但非常著名,它曾经是一战德国签订停战协定、正式投降的地方,是一战重要的见证物。一战虽然结束了,但帝国主义的矛盾解决了吗?战后由于德奥成为战败国,英法虽然实力削弱但仍是欧洲强国,美日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它们企图依据变化的各国实力来重新分割世界,所以他们的矛盾斗争又从战场上转移到谈判桌上,为此召开了两次国际会议,从而确立了一战后的国家关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补充:导课方式不是唯一的,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计,这里提供其他导课以供参考。请同学们观看电影《我的1919》片段:中国北洋政府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中国山东主权。接着提问: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哪一历史事件?归纳总结:中国爆发五四运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