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唐代民族政策,知道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等基本史实;2.知道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过程与方法:1.了解和收集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史料,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2.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唐代与少数民族交往史实的学习,了解唐代开明民族政策,树立尊重别人、平等待人的意识,培养待人宽容、豁达的性格,理解我国现在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民族政策。学习鉴真、玄奘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唐朝在频繁的对外交往中,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唐与吐蕃等民族关系的史实;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难点:通过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理解唐朝对外开放与交流的特点。体会民族交往对汉族与少数民族双方发展的促进作用,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图片导入新课。问:上图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的情景。唐太宗接受他的请求了吗?此后,汉藏两族人民的关系又有什么新的发展?www.21-cn-jy.com二、学习新课(一)文成公主入藏1.自主学习课本P18-20第一框题内容。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1)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统治者实行民族政策,唐太宗后期深受各族爱戴,被尊称为。(2)文成公主入藏背景:7世纪初,吐蕃(的祖先)首领__________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仰慕中原王朝文化,几次派使者到长安求婚,唐太宗决定把___________嫁给他。意义: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密切了___________的关系。2.合作探究(1)师展示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提问: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学生回答。(2)展示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出示材料: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柳宗元师提问:根据材料并思考:唐太宗为什么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学生回答,师总结。(3)简要介绍松赞干布的事迹。提问:松赞干布为什么想和唐朝联姻?唐太宗给文成公主准备了什么嫁妆?文成公主入藏给吐蕃社会带来了什么变化?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回答,教师总结。(4)师提问:文成公主与藏和亲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新的友好交往?学生回答。过渡:唐朝前期,我国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内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密切,疆域空前广大,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唐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得到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对外交往。二、玄奘西行盛唐时,与唐朝建立经济文化联系的国家很多,主要有:新罗、日本、天竺、中亚诸国、波斯、大食。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天竺:即指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教师设问:大家对《西游记》这部小说非常喜爱,谁能为大家讲讲其中的精彩片段,这些精彩片段说明了什么?想一想书中对唐僧的描写与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什么不同?多媒体演示:《玄奘》人物画像、玄奘取经图等。展示玄奘西游路线图,让学生直观了解。教师引导: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最后取得成功,从这点上是相同的,但是小说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人物和一路上经历的具体情节大多都是虚构的。那么,为什么玄奘要历经艰辛去取经呢?多媒体演示:《大唐西域记》等图片教师归纳:因此,他不远万里,历时十九年,跋涉五万余里回到长安,带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又在以后二十年的时间内,和助手们陆续翻译出1300多卷。这些佛经原本在印度已经失传,它的译本成为研究印度半岛古代文化的重要史料,既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又保留了世界的文化遣产。当然,印度也有不少的高僧携佛经到唐朝,有的还亲自参加译经工作,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那么,你从玄奘法师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答:玄奘西游取经,对促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