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著名词作家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2)学习词的基本知识。(3)掌握吟诵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2过程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象在阅读词时的作用。(3)指导学生结合词的背景来阅读理解词的内容。(4)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3态度情感价值观:(1)体会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2)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3)在感悟中使学生多一份情感的经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2学习古诗词优美考究的语言,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3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难点1准确默写,理解运用。2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诗词中的一些深刻哲理和人生的真谛。三【教学方式】1在词的欣赏中教师以引导为主,避免一言堂,应该是一位起纽带作用的主持人。2学生是本文学习的主体,从背景资料收集、品味词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无不渗透着学生主体智慧的参与。3词的学习中,老师要鼓励活学生间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氛围。通过同伴间对话与交流,团结与互助,更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也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诗言志、词言情也成为中国文化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可以说透过诗歌的家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博。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学习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二首词的内容。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重点、难点)3准确背诵三自主学习1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望江南》、《武陵春》这两首词的文学常识。(1)《望江南》作者,是(朝代)词人,诗词兼工,是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2)《武陵春》作者,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我们学过她的作品:。2通读这二首词,讨论大意。对不明白的地方提问。3从《望江南》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从早晨到傍晚;分别的地方;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是完的意思,说明女子等待时间之久,能体现她望穿秋水,不见心上人归来的惆怅、失落之情。4《武陵春》词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闻说”二句宕开一笔,“也拟”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愁”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这是其构思新颖处。此外,“闻说”、“也拟”、“吸恐”六字前后勾连,也是揭示作者内心活动的传神笔墨。一位著名作家说:痛苦的感受往往比幸福的感受更加刻骨铭心。今天我们要通过这两首词的学习,去感悟和体会古人的愁。四合作探究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武陵春》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诗中的两位女主人公什么心态?-----两首词,作者都在细心雕琢着所见之物,所达之情。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写作技巧:同是思人,同是梳头,“梳洗罢”流露的是知远行人必归,再失望也可等待的感情;“日晚倦梳头”体现的是内心深知“物是人非”,对生活已失去了兴趣,没有任何期待,不过是自己无期无尽的精神折磨而已。2评论认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一个“创意出奇”的句子,请说说奇在何处?(或问:如何理解鉴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运用夸张和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的、没重量的愁说成连船都载不动,写得具体可感,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忧愁之深、之重。五当堂测试1《望江南》中“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梳洗罢”流露的是知远行人必归,再失望也可等待的心情;“2《武陵春》中“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闻说”二句宕开一笔,“也拟”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