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识记与理解]1、记住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2、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时间、任务及其主要成果;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的时间、性质;4、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标志[能力与方法]1、了解“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培养其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关系得理解能力。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讲述“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2、“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在于中国人民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重点]1、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的完成。[难点]1、“一五”计划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预习]1、我国制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到年。2、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点发展业。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单元学过的线索,按表格内容“对号入座”:建国初期的任务(最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政权统一大陆、民族团结保家卫国满足农民需要教师讲授: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讲授新课]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提问:过渡时期是哪段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党中央制定了一个什么计划?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注意: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又称三大改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①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不如印度。)②“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工业产值大幅度增长,增强了基础工业的实力。3、“一五”计划取得哪些重大成就?(组织学生阅读《填图册》第6页:标注出重要企业、新建铁路和公路的位置,.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建立起来②交通运输业的巨大成就。小结;“一五”期间,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以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同时在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成立前曾制定一部文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那是什么文件?新中国建立后不久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宪法。1、这部宪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2、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3、宪法的性质:4、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1.5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又称三大改造。三、三大改造1、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3、“公私合营”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