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厘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对比、烘托等手法的作用;(2)了解本文曲折的情节结构。2.过程与方法理清众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领会主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一位平凡母亲的崇高品质和对人的尊严的执著追求。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人物性格的理解、本文的主要矛盾;2.难点:主题的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的成长所付出的艰辛,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长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己更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们的辛劳和对你们锲而不舍的挚爱?今天,我们就从一件小事中去体会一下吧!(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窘(jiǒnɡ)迫迷惘(wǎnɡ)忐忑(tǎntè)矜(jīn)持侃侃(kǎn)而谈腼腆(miǎntiǎn)执拗(niù)恬(tián)淡忙不迭(diē)气喘吁吁(xū)窘迫:非常穷困;十分为难。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忐忑:心神不定。矜持:拘谨,拘束。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地直抒己见。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气喘吁吁:吁吁,喘气的声音。形容喘气很急。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恬淡:不追求名利;淡泊,恬静,安适。异口同声:不同的嘴说同样的话。2.走近毕淑敏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3.整体感知【学生活动】浏览课文,你认为本文有哪些矛盾冲突?【点拨】以陶影为中心,纠缠着重重矛盾。一是和公园门口卖票的红衣青年的矛盾,一是和儿子小也的矛盾,一是和丈夫的矛盾。(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理清人物。【学生活动】本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点拨】人物主要有:陶影、小也、张师傅、售票员、红衣青年、老奶奶、小也父、作家、公园书记主任、群众甲、乙、丙等。2.分析陶影的性格特征。【学生活动】找出课文中集中表现陶影的段落,讨论:陶影具有什么性格?找出相关内容来印证自己的观点。(1)含辛茹苦、任劳任怨相应段落、语句:——一天班上下来,累得不想动弹,真想凑合凑合算了。——(掏了张纸币)买一根冰棍就成了,妈不吃。(2)执著、认真——(轻松但是极坚决)他不够1.1米的。不够!——我不知道国际米尺是什么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儿子是没有那么高,我知道我们没有逃票。(3)竭力维护人格尊严,立场坚定——这件事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执拗地)如果再设有音讯,我就直接去找!——(郑重地)小也,你离两位爷爷再近点,我什么都不图,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讲清楚,告诉孩子:妈妈没有错!……3.概括本文主题。【学生活动】讨论: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点拨】本文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剧本通过对陶影这个人物的刻画,赞美了一位平凡母亲的崇高品质,讴歌了对人的尊严的执著追求。4.理清本文的主要矛盾。【学生活动】讨论:根据对本文主题的理解,你认为本文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点拨】本文以陶影为中心,纠缠着重重矛盾。但和公园门口卖票的红衣青年的矛盾只是直接、外显的矛盾,和丈夫的矛盾是一组起映衬作用的矛盾,和儿子小也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主题也在和小也的矛盾中得到凸现。5.体会烘托、对比手法的运用。【学生活动】找出本文运用烘托、对比手法的地方。【点拨】作品成功地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在公园门口的矛盾冲突中,作者写出“围观的人议论纷纷”“四周一时变得非常安静,有人轻微地咳嗽”“众人哄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