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第2课时)编写:修改:_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使用日期_____________教学目标:1.知道滑轮组的特点2.知道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应用,会利用滑轮组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点:滑轮组的特点难点:滑轮组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温故知新:1、使用定滑轮可以______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__________。2、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__________。3、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动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学生自学(一)学生独立思考下列问题,阅读课本P83内容,并将重点部分划线:1.什么叫滑轮组?2.使用滑轮组有什么好处?(二)自学检测单独使用动滑轮和定滑轮有时都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人们常常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成_________来满足我们的要求。三、活动及感悟活动一:(一)自已动手做一做1.动手体验:组装如图12.2—9所示的两个滑轮组。图12.2—92.小组探究:滑轮组的特点(利用图12.2—9所示装置)(1)我们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甲装置乙装置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动滑轮和物体总重G/N物体移动的距离h/m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m(2)分析数据:甲装置中,动滑轮上有段绳子,S=h,F=G;乙装置中,动滑轮上有段绳子,S=h,F=G。(二)师生交流归纳:滑轮组中,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就是动滑轮和物体总重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课堂小结:通过认真学习,今天我学会了:1.滑轮组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要费距离。2.在滑轮组中,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就是动滑轮和物体总重的几分之一,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几倍。可用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达标检测:1.如图12.2—11所示,用动滑轮将重为9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不计摩擦和滑轮、绳子的重力,所施加的拉力F=_______N。图12.2—152.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在图12.2—12中画出拉力F=G/3的绳子的绕法。(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3.用滑轮组将一个重为5N的物体匀速提升10cm,由图12.2—13可知,绳端受到的拉力F为N,绳端移动的距离s为cm。4.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12.2—14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A.F甲<F乙<F丙B.F甲>F乙>F丙C.F甲>F乙=F丙D.F甲=F乙>F丙5.(选做题)滑轮组即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建筑工人用自制的滑轮组把600N的重物缓慢提升2m,如图12.2-16所示,绳自由端的拉力F=250N。若不计一切摩擦和绳重,该滑轮组的动滑轮重N。6.(选做题)小明想使用滑轮组提升质量为300Kg的物体到12m的高处,绳子最大只能承受800N的力,(1)请帮他设计一个向下拉动绳子的最简单的滑轮组,并在所选的滑轮组上画出绳子的绕法;(2)他至少需要拉动绳子的自由端多远。(3)请帮他计算提起重物时所用的拉力.图12.2—11图12.2—12图12.2—16图12.2—14图12.2—13(绳重、动滑轮重、摩擦均不计,g=10N/Kg)课外作业1、如图所示,滑轮组下端吊一重物,物重为120N,若不计滑轮重、绳重与摩擦,则拉力F为______N.2、如图所示,A的重力是40N,滑轮、弹簧测力计和绳重均不计,在滑轮组静止时,三个弹簧力计a、b、c的读数分别为______N、______N、______N。3、如果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下列各图中,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已知被提升重物的重力均为1000N)F1=______N;F2=______N;F3=______N;F4=______N。4、如图所示,一辆汽车陷入泥坑,现用一滑轮组把它拉出来,请画出最省力的绕法.5、如图所示,利用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匀速向上提升重物。已知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甲=F乙=F丙=50N。则:(1)若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及各处摩擦,提升的物重分别是:G甲=______N;G乙=_______N;G丙=______N。(2)若每个滑轮重30N,不计绳重及各处摩擦,提升的物重分别是:G甲=_____N;G乙=______N;G丙=_____N。(3)当物体被提升2m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分别是:S甲=______m;S乙=______m;S丙=______m。1题2题6、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