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但也有不少学生没兴趣,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希望能通过各种方法改善这种情况。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难点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和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滚动字幕打出: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也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更是环境灾难的治理者,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来参与环保: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多次利用,垃圾分类,循环回收,救助物种,保护自然。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播放黄土高原视频),同时思考图中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形区?你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黄土高原,去把握她的脉搏,倾听她的心声。板书: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文明的摇篮1.读图6.25,完成下列各题。(1)在图中找出: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2)在图中找出: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3)黄土高原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原(大致以为界),南抵。(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而得名,地表、,水土流失严重。2.古代文明(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2)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3)北京中山公园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3.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原因是黄土具有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容易开挖。(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请同学结合教师课件,小组讨论,寻找答案。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通过提问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分析“风成说”证据。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其证据是: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