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瓷器鉴定乾隆青花瓷器鉴定隆朝(1736—1795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到鼎盛时期转向衰弱的时期,瓷器生产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乾隆青花瓷器鉴定。前人赞道“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乾隆朝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制作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斐然,民营窑场也蓬勃发展。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景德镇御窑厂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件以上。这些送入宫中的瓷器,不论是烧制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有的可谓鬼斧神工,如转心瓶。乾隆朝的青花瓷器仍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主流,它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不断创新、提高,在制作技巧上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清乾隆青花瓷器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胎釉: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量为粉白釉,光泽莹润。二、青料:乾隆青花所用的青料,是浙料,呈纯正蓝色,发色明艳,但难分浓淡层次,多仿宣德青花中的铁锈状黑斑,但与明宣德青花瓷中的铁锈斑是有区别的。宣德青花瓷色泽浓艳、晕散、铁锈斑凹陷至胎骨,且闪银白色"锡光".乾隆青花瓷就显得浮躁,成色不稳定,且有晕散现象,釉底带有气泡,釉色白中泛青,所有器物皆施满釉;亦有部分仿成化,呈青色,发色淡雅平和;少量仿嘉靖,呈蓝紫色,发色鲜丽纯真;乾隆青花瓷品种丰富多彩,大致有豆青釉青花、青花矾红彩、外酱色釉里青花、外豆青里青花、哥釉青花;乾隆还首创了青花斗彩玲珑瓷、黄地青花、黄地青花加胭脂红和淡描青花填绿彩等新品种壶类:有各式茶壶,壶形较雍正时期的壶大,盖面多数隆起。还有执、僧帽壶、葫芦壶式两截壶、各种形状的小鼻烟壶等。尊类。有双耳鹿头尊(因形似鹿头而得名)、兽耳衔环尊、第1页共4页鸠耳尊、贯耳大尊、敞口尊、灯笼尊、鱼篓尊、象耳尊、石榴尊、镂空交泰尊、三牺尊、包袱尊等等。尊胎体厚重,形体高大,造型古朴。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如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红、青花斗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蓝地青花、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蓝地青花加紫、蓝地白花、洒蓝地开光青花、仿木纹青花等。其中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红这三个品种传世较多。三、造型:与康熙、雍正青花式样大致相仿,但也有仿制明永、宣青花式样。其它仿古铜器式样,外销式样,以及其创新式样,造型丰富多彩,目不暇接。品种主要有日常生活用瓷、陈设观赏瓷、文房用具等。整体讲究上下对称、规矩。乾隆青花在工艺技巧上远远超过了康、雍青花。盘碗类:有圆口、敞口、花口、菱花口、板沿镂空、腰圆形、高足形,攒盘(九件)、暖盘、盖碗等。器足一般比雍正青花宽厚,足根有滚圆和矢状两种,前者居多,但不如雍正青花的足根圆滑。仿明代永乐青花式样的有:青花描金缠枝花纹碗。仿明代宣德青花式样的有:青花锦纹壮罐、折枝花果纹执壶、人物图盘,后两种均六字篆书本朝官款“大清乾隆年制”,鉴定材料《乾隆青花瓷器鉴定》。一般来说,乾隆仿明永乐、宣德、成化青花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明显不如雍正时期的仿品。仿古铜器式样的有:花觚、爵杯、盉壶、炉、尊、等。花觚造型与康、雍熙时期的相比算是中等身材。乾隆青花还有一些常见造型。小酒杯、高足杯、杯、双耳方杯、镗锣洗、格碟、盏托、三足盆托、渣斗、盆奁、八方奁、第2页共4页七孔花插、八方花插、书灯、双半圆几、钵缸、盖缸、兽耳圆花盆、蟋蟀罐、绣墩等。总体上看,乾隆青花造型已达到包容万象的程度,秀巧的壁瓶、高雅的赏瓶、精湛的镂空转心瓶,以及成双成对的大型陈设瓷如瓶、尊等都非常华美壮观,小件器皿制作上有新意,大件器皿端庄古朴,华贵典雅。四、纹饰:乾隆官窑在纹饰上,仍有明代遗风,纹饰有繁缛之嫌,在器物上总画得满满的,勾染并用,线条挺直,生硬,画工一丝不苟;纹样陈旧、拘谨和呆板。部分仿成化,布局疏朗;其纹饰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