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高庄中心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鲁教版第3周1课时总第5课时课题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课型新授课备课组主备教师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解决问题方法等)1、知识与技能了解从“禅让制”到外为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相关知识;归纳三朝兴亡的共同原因;理解西周分封制与继承法。2、方法与技能课前准备,课堂质疑讨论的方式学习本课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认识到我国是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树立努力学习成为祖国栋梁的伟大抱负;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伟大进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重点难点重点:夏商西周的兴衰;国家机器的实质;世袭制与禅让制;分封制与继承法。难点: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演变;对国家机器的理解。对本课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难度极大。教学方法五步尝试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尝试导入、引定目标前面我们学习了氏族社会时期的河姆渡、半坡社会文化,哪位同学还记得氏族社会特征是什么?(同学回答:财产公有和社会平等)同学们想一下,如果我们想了解原始社会开始瓦解的状况,从那个遗址中可以得到可信的资料呢?(大汶口遗址中陪葬品的悬殊)引导过渡:大禹之前的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财产公有。夏朝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局,社会的组织形态,由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演进到了国家。从此,我国进入奴隶社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二、尝试预检、引导发现(一)、题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制代替-----制,公天下变成了------。2.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制。(二)、:1、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观事实。从某种意义上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清朝B.夏朝C.唐朝D.商朝2、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主要原因是A.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阶级B.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C.国王居住在宽大、宏伟的宫殿里D.国王暴虐无道,统治黑暗3、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A郡县制B分封制C礼乐制D中央集权制4、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禹传位给伯益B.禹传子家天下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5、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A.商汤伐夏B.牧野之战C.盘庚迁都D.武王伐纣6、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A.黄帝B.夏启C.商汤D.周文王7、“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事件是()A.国人暴动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实行分封制D.盘庚迁都8、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A.商汤B.商纣C.周文王D.周武王9、下列各项制度属于西周的是()①世袭制②等级制③分封制④禅让制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10、下列国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①夏桀②商纣③周厉王④周幽王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11、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A.奴隶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三、尝试探究、引导解惑1、由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发展到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说说你的想法。(是进步。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区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人们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极慢。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分工成为可能,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辩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奴隶制度是一个非常野蛮、残酷的制度,奴隶在社会上没有任何的权力和自由。而恩格斯却说:“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你的意见如何?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进步还是退步?(正方:进步;反方:退步)(学生思考辩论略。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最终达到“释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