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日本(第1课时)课标解读课标要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用实例说明地理位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内容分析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由“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融合的文化”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本节教材主要包括地图、景观图和文字三大部分。作为“第二地理语言”的地图,分别说明日本的地形和组成、日本的矿产资源进口贸易、日本的工业部门及工业分布。同样也展示了日本的风光、文化、建筑和经济;文字部分为我们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渔业、交通运输业)状况提供了资料。学情分析学生尝试利用日本地形图,认识其他地理位置、范围、领土组成、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资源短缺,岛国多优良港湾等特点,认识日本人民利用这些综合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与“世界关系密切的”外向型经济的。最后,学生需要大致了解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从众多的地理信息中概括出一个国家的突出地理特征,将感性的知识转化为理性、综合的知识,不断提高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学会从位置和范围入手,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2.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的地形特点。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地震发生时防震减灾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根据地图,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的地形特点。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3.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及重要的城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防震意识和环保意识,初步建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学习重点、难点分析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设计理念针对初中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的身心特点,在教学中模仿和借鉴电视综艺类节目“一站到底“等形式,把《日本》一节重要的知识点和有关的课外知识设计成有趣的地理问题,开展知识竞赛,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学生普遍欢迎这种既有挑战和刺激性,又有娱乐和趣味性的学习形式。教学流程读图探究开始视频导入:《日本》第一站:走进日本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自主学习、读图探究第二站:日本的地形特点读图探究第三站:日本多火山、地震结束构建知识体系(板书设计)达标检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设计意图视频导入激发兴趣播放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提问这是表现的哪个国家?观看视频,欣赏音乐播放视频,音乐视频导入,用于课前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站:走进日本读图“日本在世界的位置”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1.日本东临什么洋?西临什么海?2.日本位于这个洋什么方向?3.由此应如何描述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1.太平洋;日本海。2.太平洋的西北部。3.亚欧大陆东部的岛国,太平洋的西北部。呈现“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图片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第二站:日本的地形读展示“日本地形图”探究日本地形特点1.找出日本的四个大岛。2.日本四岛中面积最大的道是哪个。图上闪动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广岛、长崎、北九州城市的位置。3.根据地形图判读,日本地形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一一在图中指出根据地形图判读,日本多山。展示“日本地形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第三站:多火山、地震的岛国读图“日本及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