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近代科学、文学和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过程与方法:了解近代科学、文化方面杰出人物的个人经历及其他们成就的影响;播放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个人思想情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体会近代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美术家的奋斗经历和他们勇于探索、不断进取、刻苦钻研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近代科技、文化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教学难点:近代科学文化产生的背景及艺术鉴赏。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万有引力定律(lawofuniversalgravitation)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条定律,1687年为牛顿所发现。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如果用m1.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间的距离,则物体间相互吸引力为F=(Gm1m2)/r^2,G称为万有引力常数。同学们知道苹果熟了之后为什么掉地上吗,这个原因是哪位科学家探索出来的?本课我们来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一、科学家1.牛顿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传说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地跑动,于是轮子不停地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研究领域:天文学、数学、力学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埃德蒙·哈雷的鼓励和支持下出版于1687年7月5日。该书中牛顿阐述了其后两百年间都被视作真理的三大运动定律。牛顿使用拉丁单词“gravitas”(沉重)来为现今的引力(gravity)命名,并定义了万有引力定律。在这本书中,他还基于波义耳定律提出了首个分析测定空气中音速的方法。2.达尔文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Robert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成就:《物种起源》内容: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指出: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意义:《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二、文学巨匠1.巴尔扎克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édeBalzac(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巴尔扎克是个天主教徒。法国小说家、剧作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他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代表作有《人间喜剧》、《驴皮记》、《高老头》、《朱安党人》《欧也妮·葛朗台》、《高利贷者》等。代表作:《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小说叙述了一个金钱毁灭人性和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