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丑小鸭》教案安徒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作者简介: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祖母曾行乞街头,父为鞋匠,母帮人洗衣。因父早逝,十三岁即出外谋生。当过商店学徒、剧院杂役。1827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以童话创作成就最大。《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情节、深刻的内容、简洁而明快的艺术形式著称于世。一、检查预习。查字典,给下列加点的生词注音。丑陋()讪笑()嫉妒()来势汹汹()沼泽()铰链()迸出()木屐()飕飕()二.学生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请联系书中的语句来回答3、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4、全文写了丑小鸭在那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请分别找出来。5.丑小鸭遭到那些歧视和打击?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6.这篇童话给我们什么启示?三.问题探究1.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2.怎样理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3、当丑小鸭变成天鹅,大家赞美丑小鸭,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一颗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4.为什么说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