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毛泽东词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特点。2.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词作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乐观主义教育。3.把握诗词写景、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品味词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形象思维能力。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重点难点:领略词作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一幅风雪中盛开的梅花的挂图,录音磁带。教学方法:诵读法。在了解作品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示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中国有一种植物,它倍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它开在三九,走时春来,它的名字叫……。(同学回答)下面让我们一睹梅花在风雪中的风采。看完梅花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对梅花的热爱。(二)引入课题: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对梅花情有独钟,他用过的地毯、笔筒、茶杯、饭碗、烟灰缸上均见花枝摇曳的梅花图案,这种雅致的“梅花情结”,铭刻着一代伟人生活的情趣和人生的追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这首咏梅词。二、介绍背景、词的常识。这是毛泽东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词以后,不满意词中所表现出的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情调,因而“反其意而用之”写下了这首词。这是一首政治写意的词,作于1961年。当时,国际上反共反华势力妄图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大厦,国内面临着自然灾害。在困难面前,毛泽东审时度势,泰然自若,以举重若轻的气度吟诵出与以往诗人迥异的咏梅作品。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兴于唐,盛于宋。词初名曲词或曲子词,后又称为长短句、乐府、诗余等。词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词牌、词题、正文。词牌,指词的调子的名称,词的题目也可没有,自苏轼后多有词题。正文常分为几段,一段叫一片或一阕,两段的也称为上阕、下阕。词的句子是长短不齐的句式,但相对于某个词牌来说,全首词共几句,某句几个字又是固定的。词还讲究押韵,讲究平仄。三、朗读全诗,理解诗作内容与感情。(一)初读这首词,做到读通。1.录音范读。2.学生自由读这首词,要求读准字音。3.全班齐读。(二)自学探究,初知大意。1.学生默读自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不懂的可以查阅工具书,再想想这首词的意思。2.学生按以上要求自学,小组讨论解决疑难。(三)汇报交流学习成果。1.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归:返回。悬崖:高而陡的山崖。百丈:文中用来形容悬崖很高。犹:还,尚且。俏:俊俏美丽。报:报道,告诉。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2.交流对这首词意思的理解。这首词上阕的意思是:风雨把春天送回大地,漫天的飞雪迎来了春天。悬崖上已是百丈寒冰,仍然有梅花在枝头俏丽怒放。下阕的意思是:那俏丽的梅花不与百花争那明媚的春色,她只把新春到来的消息告诉人间。等到漫山遍野百花争艳时,她在花丛中欢笑。(四)细读这首词,领会情感。1.反复读这首词,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2.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概括小结:词中写了梅花超凡脱俗、不畏严寒、傲雪开放、不与众花相沉浮的特点,赞扬了梅花傲霜斗雪、威武不屈,又不居功自傲的高洁品格。(五)拓展想象,延伸思维。1.请同学们大胆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把这幅画面描述给同桌的同学听。2.请几个同学站起来描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画面,其他同学评议。3.请大家试着把这幅画面用简笔画画出来,另外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来画。(六)指导朗读并背诵。1.请同学们试着给这首词标出重音和节奏。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2.请几个同学有表情地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评议。3.试着背诵这首词。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完成配套练习本课作业。附:板书设计卜算子咏梅梅:傲霜斗雪、威武不屈——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不居功自傲——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第二课时一、导入示例。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毛泽东主席是在读了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后,“反其意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