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回忆我的母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2、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2、学习朱德同志献身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德,增强学生对党,对母亲的热爱。【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2、难点: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教法学法】设疑、点拨、讲析、讨论、总结。【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曾学过刘坚同志的《草地晚餐》。记叙的人物是谁?(学生答:朱德同志)。文章歌颂了朱德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学生答:艰苦朴素、坚韧不拔、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关怀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忠诚于革命事业,等等)朱德同志的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叙事散文。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走进作者朱德同志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平凡而伟大的女性。1944年她逝世,朱德同志怀着悲痛心情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回忆录。2、积累生字词佃农(diàn)祖籍(jí)妯娌(zhuólǐ)勉强(qiǎng)迁徙(xǐ)溺死(nì)衙门(yá)私塾(sīshú)血溅(jiàn)瞒着(mánzhe)溺(nì)辍(chuò)私塾(sīshú)劳碌(láolù)和蔼(ǎi)宽厚(hòu)管束(guǎnshù)慰勉(wèimiǎn)为富不仁(wéifùbùrén)节衣缩食(suōshí)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任劳任怨: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节衣缩食: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聊叙: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3、梳理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第二部分(第2-15段):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请一名同学朗读第一段。(1)提问:第一段话中的两句话写了哪几层意思?明确:“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代写文章的缘由。“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明确了全文叙事线索。(2)提问:贯穿母亲一生的优秀品质是什么?(明确:勤劳。)(3)提问:这段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通过母亲的“勤劳”,总领全文,“永远回忆”既直接呼应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下文。(4)在理解的基础上全班一起朗读第一段。2、请一名同学朗读第二部分。在这位同学读课文时,其他同学划分层次,找出文中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并思考有什么作用?这些语句是由哪些材料来支撑的?第一层(2--8):写母亲的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1)、“母亲是个好劳动”——“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还能挑水挑粪”,这表明母亲的勤劳能干。(2)、“母亲同情贫苦的人”——她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这是母亲性格中所特有的宽厚仁慈,宁可自己吃苦受难,也要帮助别人。然而,她对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蛮横更加反感。爱憎又何等分明。学生讨论:在这一层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母亲思想性格的?教师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