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自传》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目标: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2、感受、解读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传记的特点,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2、分析鲁迅和老舍两篇自传的异同,欣赏两种不同的写作特色。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2、感受、解读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3、了解传记的特点,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肯定知道我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文坛巨匠是谁吧?对,是鲁迅先生。看来,同学们都和我一样喜爱鲁迅,崇拜鲁迅!上学期我们学习了鲁迅的《风筝》,对他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大家想不想更好地了解鲁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拜读《鲁迅自传》这篇文章,去追寻鲁迅先生闪光的人生足迹。(提问学生鲁迅简介)(二)解题要说自传,该从传记说起。传记——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一类是自述平生的,叫“自传”;一类是由别人撰写的,称“传”或“评传”。今天我们要学习其中一种——自传。(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听课文录音清除字词障碍,大概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自读课文思考: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写了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时间:1881年——1930年家庭状况(1)内容生平经历(1—3)求学过程(2)工作简历(3)创作成果(4)3、列表梳理鲁迅1881年—1930年间的活动。(学生完成表格,教师明确)年份主要活动1881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一家姓周的家里。1893年家遭大变故,寄住在亲戚家。1896年父亲去世。离开绍兴,前往南京求学。1898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半年后改入矿路学堂。1902年到日本留学,两年后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中止学医,决心从事文艺事业。1909年回国,在浙江杭州两级师范学堂做教员。1910年在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1911年任浙江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为躲避段祺瑞执政府迫害,南下到厦门大学做教授。1926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移入北京,兼做北大、师大及女子师大的国文系讲师。1927年在广东中山大学做教授,4月辞职,9月出广东,后一直住在上海。4、鲁迅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哪些重大成果?明确: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在他从文的30年间,共有“述著29种,250余万言”,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坟》,回忆记:《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四本短评:《热风》、《而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四)布置作业1、将今天所学的词语写在作业本上,完成相关练习册基础知识部分。2、学生阅读《<呐喊>自序》,进一步了解鲁迅。3、利用业余时间查找一些关于鲁迅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鲁迅在-八八一至一九三O年的生活、思想状况和经历。板书:家庭状况(1)内容生平经历(1—3)求学过程(2)工作简历(3)创作成果(4)第二课时(一)复习上堂课所学内容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2.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复述一八八一到一九三○年间鲁迅的经历。(二)引导、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查到的资料充实课文中一些语焉不详的地方。1.鲁迅的家世参考: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号豫山,后改为豫才。一八八一年九月二五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个典型的书香门第。2.鲁迅家遭遇的一场变故。参考:鲁迅的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急剧的变化,使鲁迅深刻地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从而形成了鲁迅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三)全班讨论、交流1、鲁迅的人生路上有好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一)水师学堂改进矿路学堂(二)决意学医思想发展(三)弃医从文最重要的是第三次思想转变2、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为什么弃医从文?从这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