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首诗》一、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欣赏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节奏、押韵、表现手法等。但对于写诗,学生基本上还是零起点,教学时宜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感悟生活、体会人生百态,从中受到熏陶感染,获得人生启示,从而激发创作灵感,抒发真情实感,才能将”在心之志,发言为诗”。二、教材分析诗歌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难处理的教学环节。教学生写诗歌,更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语文老师面临的现实问题,更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本节课,我希望通过“课文回放、巧用示例、点拨技巧、模仿入门”这种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写诗虽然难,但并非高不可及,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善于表达真情,诗歌的大门是会向我们敞开的。三、教学目标仿照本单元的诗歌或按自己的意愿,写一首小诗,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感悟。四、写作要求1、必须倾注丰富的感情,抒发自己真挚的情感。2、要灵活运用比喻、排比、象征等表现手法。3、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联想。五、教学重点诗歌写作的技巧。五、教学难点1、语言的诗化;2、真情的表达。六、教学方法课文回放、示例引导、点拨技巧、模仿入门。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八、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走进诗歌诗歌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之钻石”的美誉,也有人称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所以,我们不仅要喜欢欣赏诗歌,而且要学会写作诗歌。如果把文学比作花、喻为蜜,那么诗歌就是花中之花、蜜中之蜜。既然如此,我们不仅要喜欢赏花,还要学会种花;不仅要喜欢尝蜜,还要学会酿蜜。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歌,一起来赏花、种花、尝蜜、酿蜜吧!(二)追忆技法——课文回放1、本单元的诗歌主要采用什么修辞和表现手法?明确:比喻、反复、拟人、呼告、比喻、象征等修辞、表现手法。2、《致空气》主要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拟人、呼告、比喻等修辞手法。如“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许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草野的青气/直到走上自由的街头/路灯照着垂拂的柳丝/我还疑是布景和道具/你把丁香的芳芬吹送给我。”写出了空气给人的温柔的感觉和诗人对周围世界的美好感受。全诗以第二人称(呼告)“你”作为叙述的角度,便于直抒胸臆,就像是诗人面对一个知心朋友在真诚地倾诉,读起来也觉得十分的亲切。3、诗歌以空气为歌颂对象,诗人仅仅是歌颂空气吗?明确: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用空气象征真情、信念、理想、真理等。实际上,是对人世间忠贞不渝的感情的歌颂和人间真情的呼唤: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4、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什么叫象征手法?明确: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修辞方式叫象征。象征的修辞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5、为了歌颂空气,诗人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明确:为了如读者更容易感受空气的主观形象,诗人用了海风、青气、街头、柳丝、丁香的形象(意象),感受这些形象又可以具体地理解《致空气》中的种种哲言睿语。如“丁香的芬芳”、“春天的气息”意象来暗示“一种美好的生活及希望”,这些意象营造了温馨、温暖、温情、温柔的艺术意境。6、有的事物有固定的象征意义,你能举一些例子吗?明确:松-刚强;梅-坚贞;竹-谦虚;莲-纯洁;菊-高洁;兰-淡雅.......(三)佳作欣赏——赏花尝蜜1、有感情地朗读下面两首名家佳作,欣赏、体会、感悟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魅力示例一:小花的信念废名在山石组成的路上你悄然浮起你用金黄的微笑来回报石块的冷遇你相信,最后石块也会发芽也会粗糙地微笑阳光和树影间露出善良的牙齿1、明确:心有所感情有所动;第二人称的运用。2、点拨:写诗是难,但又不是很难!冰心的“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只有短短三行,但意味深长,是一首蕴含哲理的小诗。山路边一朵金黄色的小花开了,是寻常景物,毫不起眼,但诗人心有所感、情有所动,一刹那想到了生命的可爱、可敬,写出来了,这就是诗。可是,如果没有真挚的情感,写出的诗,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