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项目设计内容备注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4.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态度与情感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重点教学重点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感受其画面美。2.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3.背诵课文。难点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2.细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手段方法1.诵读法。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2.拓展阅读法。选择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或设计意图(一)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三峡》图。我们伟大祖国山河壮丽,名山大川装点中华大地,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新建的三峡工程让我们惊叹,你可曾想过昨天的三峡是怎样的历史真容?让我们走进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描述的三峡画卷中去吧(板书课题)欣赏图片边思考(二)作者及作品简介多媒体显示: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记录要点要求背记要点(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先听录音再朗读要求按节奏朗读停顿正确(四)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多生怪柏,悬泉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再次显示三峡画面便于更好读出感情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春冬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教师根据学生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