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监督制约,保证公正教学设计(一)一、《课程标准》原文:1、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2、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二、《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1、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自觉守法,以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2、知道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3、明白公民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的表现内容。4、知道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重要作用(意义)5、懂得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正确行使监督权利。2、教学难点:行使批评、建议权的表现内容和重要作用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1、快速阅读课本94-98页的内容知道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2、学生完成课本98页的测一测。3、与同学们交流在自觉守法方面哪些事做得比较好?4、找一找:在你和身边的同学中,还有哪些应该纠正的违法行为?5、仔细阅读课本99~100页内容,思考:什么是监督权?知道中学生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的表现内容,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渠道(途径)有哪些?行使批评、建议监督权应注意那些问题?行使批评、建议权的重要作用(意义)?五、依据教学用题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师生谈话导入新课(二)学生自学、教师讲述总结解决“教学用题1”: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1”,→学生自学→教师讲述总结(三)学生自测、交流、点拨解决“教学用题2”:具体流程:学生自测→交流→教师点拨总结(四)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总结解决“教学用题3”: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3”,→学生交流,→教师总结点拨。(五)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讲述归纳总结解决“教学用题4”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4”,→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点拨。(六)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讲述归纳总结解决“教学用题5”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5”,→学生自学→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点拨。(七)谈收获、全课总结具体流程: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八)作业布置:把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六、补充课文正文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的权利。它是公民参政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国家权力监督体系中的一种最具活力的监督。它包括公民直接行使的监督权和公民自己选举的国家机关代表行使的监督权,主要包括四项内容,即批评权、建议权、控告权、检举权。宪法第四十条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检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表现对于中学生来说,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主要是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都有哪些表现?(1)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改善环境、整顿秩序、维护治安等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2)对于身边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3)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