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丰市第七中学九年级政治《6课二树立法治观念》教案【知识与能力】1.理解法治观念的内涵及其增强公民法制观念的重要性。2.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依法维权的关系。3.理解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必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守法意识,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守法公民。【教学设想】本课是在上一节认识依法治国的基础上进行的,着眼于学生的从知到行的过程,通过具体生动、鲜活的事例来引导学生思想认识上有一个升华。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导入新课:回忆上节课接触到的山杠爷,好心却落得被捕的下场,从山杠爷的身上,我们懂得树立法治观念显得至关紧要。【设计思路】从上一节内容讲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出发,从逻辑上是讲的是三个部分“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中的第一部分“是什么”。这一节应该是讲公民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为什么)和怎样才能树立法治观念(怎么做)特别是青少年。因此从上一节山杠爷的下场出发,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可能是震撼。激发探究的兴趣。也可从插入的动画“6-动画-2法制与生活”导入新课。二、新授课文1.学生代表朗读课本P80案例后,探究:(1)分析不法少年、王某表哥及王某三人行为的不当之处。(2)出谋划策:为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家庭、学校、社区、及个人应采取哪些措施?(3)进而质疑:联系案例,阅读课本P80—81,思考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如何树立法治观念?【设计思路】从上一节内容导入较好,能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和新学内容的兴趣。又从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激发兴趣去探究和讨论研究问题。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为什么)(1)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要求。(联系谚语:“有毒的药不能吃,违法的事不能做”。)(2)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联系上一节课中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进行点拨、说明。)(3)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学生代表回答,同时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并对应写出问题。)【设计思路】充分利用教材,走出教材。学会从教材中找到所学的知识点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自己的生活联系,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联系。由理导思、导行。1.家庭:应当用健康的思想和品行教育未成年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学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规范学生的言行,加强管理,要求他们在校遵守校纪校规,严格作息制度。3.社区:创立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大力整顿学校周边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4.个人:加强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争做一个好少年、好子女、好学生、好公民。公民必须守法1.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2.有毒的药不能吃,违法的事不能做;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行动起来请同学们选择一句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要点归结:1.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要求;2.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3.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3.如何树立法治观念?(怎么做)(1)也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学生代表回答,同时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2)让学生声情并茂地介绍课本P81案例后,请学生探究:①肖某有哪些失误?1)不应随意答应老板拍摄婚纱照的要求;2)与别人签订协议时,没有阅读、了解协议的具体内容;3)权利遭受侵犯后,不应通过出走选择逃避。(学生回答,教师点拨、简评、归纳。)②肖某母亲代女儿打官司能胜诉吗?请说明理由。提示:此处学生讨论的结果无非两种情况。一是认为不能胜诉,因为肖某已经与对方签订协议,即合同;一是认为能胜诉,因为肖某是未成年人,且这类理由会居多数。但必须明确这一理由是不充分的,为突破这一难点,应变按部就班地“教教材”为灵活“用教材”,请学生讲课本暂翻到P88页,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