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10课“秦王扫六合”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秦朝疆域、秦长城、灵渠。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学习,讨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并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难点焚书坑儒教法情境导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讨论问题,以感知历史和理解历史。史料教学法:展示图片或文字资料,通过分析、概括,学生得出正确结论,获得新知识。学法自主学习法:教师将教材内容适当整合,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史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观看的时候同学们就要注意视频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展示视频《荆轲刺秦王》,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生:“荆轲刺秦王”师:“荆轲刺秦王”的义举值得惋惜,但历史的发展却并不因他的牺牲而逆转,最终秦还是完成了统一。那么秦是如何实现统一,又是如何巩固统一的,真实的秦始皇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疑问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课题──“秦王扫六合”。讲授新课师:(画面展示《战国形势图》)在共同领略了春秋战国的风云争霸后,我相信大家对著名的“战国七雄”肯定还记忆犹新,那“战国七雄”究竟是哪七个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生:“战国七雄”是指韩、赵、魏、楚、燕、齐、秦。最强大的是秦国,因为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伴随着学生的回答,画面动态显示七国)师:战国末年,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和远交近攻的战略兼并东方各国土地。在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之间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画面动态显示)。在这次战役中,赵国大败,从此一蹶不振,其他诸侯国再也不敢抵抗秦的进攻。公元前238年,嬴政亲政后(动态显示嬴政图),对六国就采取了各个击破的策略,这样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十年间先后灭掉了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画面动态显示六国消失,将秦移向中央放大。)那大家想一想,秦为什么能完成统一?生:回答师:嬴政顺应历史潮流完成了统一,可谓顺民心、合民意,光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敬佩。但敬佩之余有的同学肯定不免又多了几分担忧,为什么?因为正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现今的秦王面对的可是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对于这样一个帝国,他又该如何掌控?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段时间参照课本并讨论,秦王是如何巩固统一的?生:看书、归纳师:请听第一题(屏幕展示题目──“判断下列动画反映的是秦王巩固统一的什么措施?”)画面显示示意图生: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生:自由发言。(归纳出:分封制下长官世袭,权力过大。郡县制下中央有了实权,郡县权力过小,无力与中央抗衡。)师: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最后中央的权力又集中到了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两者相结合,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这样就极大地巩固了统一,所以被以后的封建王朝所沿用。在这方面,秦始皇可谓是万世开基。师:解决了政治上的分裂后,我们再来看看六国的子民又为他们的帝王提出了什么难题?请听第三题(画面显示题目──观看历史模拟剧。找出剧中人物遇到了几个麻烦,又该如何解决)“历史模拟剧场”设计:秦国两个贵族到楚国游历,遇到两个麻烦──货币、度量衡不统一。生:回答画面显示批注:度──丈量长度的工具“尺”量──量容量的容器,“斛”“斗”“升”衡──称重量的衡器“秤”显示各国货币师: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就下令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文字。师:正是为了便于统一后各地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