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对话★目标预设:1、知识与能力:知道与父母沟通的过程和基本要领,把握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略,权衡家庭交往中的得失利弊。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模拟体验与父母沟通的要领。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教学重难点:学会与父母的正确交往★教学准备:布置模拟表演的有关事宜,考虑多种因素和可能,整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预习导学:同学交流家庭生活中一般会产生哪些亲子矛盾?有哪些正确的解决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曾经有一条鱼,每日在海里不停地游,仿佛在寻找着什么。有一天它去问鱼王:“人们所说的大海究竟在哪里呢?”鱼王说:“我的孩子,海现在就在你的身外,又在你的身内,你无时不在海中啊!”它又问:“那么,尊敬的鱼王,为什么我感觉不到海的美丽呢?”鱼王说:“我的孩子,那时因为你离海太近了,反而感觉不到它的恩惠。从现在开始,在心里装上对海的热爱,你就会感到它的美丽了。”这条鱼恍然大悟,每天在美丽的大海中畅游,快乐无比。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我们也应象这条鱼一样,心中装上对父母、对家庭的热爱,只有搞好亲子关系,我们才能在家庭生活中体会到快乐。那么,怎样才能搞好亲子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的内容。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一)架起理解的桥梁1、活动一:(书P23)这两种说法有道理吗?说说你的想法。晓鸿是八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她曾经写下这样一段话:“家真不是说理的地方,俗话说的好,‘清官难断家务事’,我实在不想在家呆下去了。”你有过这样的想法吗?你怎样看待这样的想法?教师归纳:在家中,父母与我们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代沟,对此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但也不能夸大,积极的做法就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子女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故事中的晓鸿面对父母代沟,不应夸大,而是应该主动与父母沟通解决。2、活动二:(书P23)让学生讨论小冰处理这件事的几种可能,并分析其利弊,选择最优方案。可能:(1)不去同学家了——对同学失信,自己也不满,迁怒于家长;(2)按爸爸的话做——保证了安全与休息,但未必有时间看录象,不尽兴;(3)不理爸爸,写完作业,看完录象后回来——让家长担心、着急,可能受家长惩罚;(4)与家长协商,双方都作些让步——可能双方都满意;毛泽东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者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请你运用本课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教师归纳: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和家长商量。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沟通得好,我们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父母的主意使我们如愿以偿。3、活动三:一部分同学当“家长”,一部分同学当“小莉”,模拟小莉与家长商量的过程;从模拟中体验与父母沟通的要领;把自己获得的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和切身体验说给同学听。教师归纳:沟通的实质是在了解的基础上理解和尊重对方,双方求同存异。因此,我们必须把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前提——彼此了解;关键——尊重理解;有效方法——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求同存异;核心——爱的奉献;4、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解决亲子矛盾的经验和体会,从而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相关链接:了解父母,沟通就有主动权;敞开心扉,沟通起来无顾忌;笑口常开,沟通起来无障碍;耐心解释,沟通之中得理解;换位思考,有效沟通不可少;尊重理解,正常沟通是关键;求同存异,沟通不要走极端。(二)交往讲艺术活动四:(P26)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归纳:在与家长的交往中,核心是爱的奉献,父母对子女的奉献近乎本能。子女与父母交往,要坚持“你想让父母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父母”这一与人交往的黄金法则。这是一切和睦家庭共有的经验。与父母交往要讲究艺术,有以下几点具体要求:(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