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短文两篇》名师导航 苏教版VIP免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短文两篇》名师导航 苏教版_第1页
1/4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短文两篇》名师导航 苏教版_第2页
2/4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短文两篇》名师导航 苏教版_第3页
3/4
十四短文两篇名师导航内容感知《黄鹤楼》这篇短文介绍黄鹤楼是因仙而命名,因“上倚河汉”而成仙境,因“会集灵仙”而成名楼,以“仙”字贯穿全文。黄鹤楼因“上倚河汉,下临江流”“四闼霞敞”所以可以“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也正因为这座楼高耸入云,云烟缭绕,所以它是“会集灵仙”的所在。节选部分只有105字,但把黄鹤楼的概况包揽无遗,其中有掌故,有景物,有事实,有议论,也有感慨。《于园》是一篇园林小品,抓住于园山石和建筑的特征,营造了富有诗意的意境。写于园磊石之奇,前堂是石坡,上植松,沿坡植花草,不留空隙,突出了意境之“实”。后厅旁,一泓池水,池中建假山,池面浮莲花,由下往上看,蓝天、碧水、红荷、奇峰,组合一种空灵的意境。而卧房后的沟壑,状如螺蛳,盘旋而下,意境幽阴深邃。园后水阁一带,幽与绿是基调,这里有小河,灌木丛、鸣禽,意境幽远,使人仿佛置身于深山茂林之中。基础梳理一、字音西南隅(yú)返憩(qì)四闼(tà)井邑(yì)巍峨(wēié)坐窥(kuī)奇峰绝壑(hè)槛外(jiàn)深邃(suì)啾唧(jiūjī)二、字形三、词义1.词类活用名:名词活用作动词,指命名。如:遂以名楼。园:名词活用作动词,指建筑园子。如:富人于五所园也。刺:名词活用作动词,指投名帖。如:显者刺。2.古今异义步:古义,水边停船之处;今义,步行,脚步。颓然:古义,柔顺的样子;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3.文言虚词以:(1)用。如:遂以名楼。(2)因为。如:以实奇。其:(1)它,指黄鹤楼。如:观其耸构巍峨。(2)它,指水阁。如:坐其中,颓然碧窈。之:(1)助词,的。如:荆吴形胜之最也。(2)代词,我们。如:主人处处款之。四、特殊句式省略句:遂以名楼。“以”后省略“之”字,应为“遂以之(代黄鹤)名楼”。译文: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五、文学常识1.阎伯理,唐代人。2.张岱(1597—1679),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又自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侨寓杭州。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六、名篇名句1.观其耸构巍峨,高标,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2.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译文: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一座黄鹤楼。剖析:文章开头两句,就点出黄鹤楼所在的地方,在武昌城的西南角,使人一开始对黄鹤楼就有了明确的方位印象。2.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译文: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剖析:一句告诉人们,只有有名声、有地位的人才能进这座园子,一般人则不能,这也从侧面强调这座园子的不同寻常。3.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译文: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样的假山石安置园林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剖析:这里由于园说到了瓜洲众多的园林亭榭,这些园林亭榭跟于园一样,是凭借巧夺天工的假山而闻名的,而于园便是诸园中的佼佼者。二、重点语段1.《黄鹤楼》:从“观其耸构巍峨”到“亦荆吴形胜之最也”。剖析:这一段文字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前六句写楼的外貌。“耸构巍峨高标”一组对偶,刻画出楼的整体形象。句中的“耸”和“高”,“巍峨”和“”都是高的意思,重叠使用铺陈楼的高大。“上倚河汉”,写楼的顶端,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高;“下临江流”写楼的底部,进一步交代楼的地理位置,写出楼在江边。“重檐翼馆,四闼霞敞”这一组对偶句是对楼建筑结构的具体描写。至此,作者对楼的外貌刻画,气势雄伟,读后令人胸襟为之一爽。“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组对偶句写登楼的感触。正因为黄鹤楼高入云天,又下临大江,所以登楼可以远眺周围城市乡村,弯下腰可以拍击萦绕大楼的云气和烟雾。一个“坐”字,说明无意观景而周围景物尽收眼底;“俯拍”二字,构思别致,有形象感觉,而“云烟”既能“俯拍”,其身在高处可知。这两句虽未直言楼高,而一座直凌霄汉的高楼已历历如绘。登黄鹤楼如临仙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短文两篇》名师导航 苏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