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教学提纲【课程标准】1、“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宽容和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2、“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宽容的内涵和为什么要宽容。2、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3、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4、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人是平等的。5、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社会的尊重。能力目标:1、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2、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3、在生活、学习中能够督促自己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2、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3、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和难点】1、为什么说宽容是有原则的2、怎样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怎样理解“人生而平等”【本课内容结构图表】心有他人天地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金无足赤,人各有别宽容的内涵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宽容宽容他人,悦纳自己宽容是一种境界宽容带来心灵的安宁和满足宽容是有原则的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关心、尊重、理解是根本理解至上,善待他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对换位思考的要求以欣赏的态度待人平等尊重你我他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做人的尊严人的差异需要得到尊重平等对待弱势群体尊重从我做起受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权利遵守规则是尊重社会的底线尊重自然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教学过程】引言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典故: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宽容主要内容平等尊重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1、金无足赤,人各有别活动一: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回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让出了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形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美谈。☆张英的家人和邻居为什么会转变态度?答:因为张英用一首诗教育了自己的家人,家人学会了宽容,而邻居在张英家人的宽容态度面前,也惭愧醒悟,最终大家都做出了宽容对方的举动。★宽容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力量?答:宽容是一种美德,善于宽容,利人利己,宽容往往能够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1)宽容的内涵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活动二:小乐和小娱是一对要好的朋友,她俩的个性迥然不同。小乐是急性子,小娱是慢性子;小乐性格外向,小娱性格内向;小乐爱好体育运动,小娱爱欣赏戏曲。性格不同的两个人为什么能成为要好的朋友?答: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必定存在的,因此人与人之间存在矛盾也是必然的,性格的差异只是人与人之间差异的一部分,能够宽容的对待朋友与自己之间的差异,对待朋友的不足,这是能够与人正常交往的前提。(2)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宽容①人与人存在差异,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彼此尊重个性。“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活动三:★有过原谅别人的经历吗?把你当时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你有过接受别人原谅的经历吗?把你当时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提示: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②宽容是解决彼此“冲突”的良方2.宽容他人,悦纳自己活动四:小培和小亮是同班同学,同住一间宿舍。一天,小培的100元钱不见了,他怀疑被小亮“偷拿”了。为此,小培有意无意地在小亮面前说风凉话。小亮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他本想与小培辩白一番,但反过来一想,小培家境不宽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