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回顾:第15课走创新之路1、为什么说科技发展靠创新?(P68①②)力量之源发展之基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有了好奇心就意味着能成功吗?(P71①②)①起点动力②兴趣志趣日本成功开采海底可燃冰欲摘“能源小国”帽子在4月5日的众议院预算会议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强调了能源供给多样化及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安倍此番表态的背景是,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日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实施了海底可燃冰提取实验。此外,日本海洋开发机构与东京大学组成的科研小组也同时宣布,已成功发现日本南鸟岛附近海域的海底泥层中含有高浓度稀土。日本媒体报道称,这些稀土的浓度最高达0.6%,约是中国稀土矿石的20倍,其总量可供日本国内消费230年。可燃冰的成功提取,如同为日本国民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日本政府随后公布的一项《海洋基本计划》草案的主要内容就是,今后将用约3年时间调查并掌握新一代能源“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和稀土的埋藏量。学习目标:怎样搭起创新的桥梁?(怎样创新?)1、培养创新思维?2、积累知识,勇于实践?10岁时,他制造了一个炸弹;14岁时,他建造了核聚变反应堆,成为世界上完成核聚变壮举最年轻的人。2013年2月底,19岁的泰勒·威尔森登上了科技、娱乐、设计大会(简称TED大会)的演讲台,向坐在台下的那些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企业家们介绍他设计的小型核聚变反应堆。这个反应堆造价低廉,以废旧核武器的放射性物质为原料,可以持续供能30年,能产生50兆瓦至100兆瓦电力,足够为10万户家庭提供清洁能源。最棒的是,因为存放在地下,且放射物浓度极低,这个简易反应堆对人身健康影响甚微,也不会被恐怖分子滥用。美国14岁少年建造核聚变反应堆10岁时曾造炸弹生日礼物是一辆6吨重的吊车威尔森1994年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特克萨卡纳,父亲肯尼斯曾是足球运动员,后来在一家公司工作,母亲蒂凡尼是名瑜伽老师。5岁生日时,威尔森告诉父母,他想要一辆吊车作为生日礼物。而当大人拉着他去玩具店时,他跺着脚嚷道:“不,我要真的!”也许很多父母会一笑而过,肯尼斯却找了个在建筑公司工作的朋友帮忙。于是,在威尔森生日那天,一辆6吨重的吊车停在了他家门口。威尔森兴冲冲爬上去,坐在驾驶员的腿上,学习操纵这个庞然大物,乐得合不拢嘴。10岁时,威尔森不知从哪弄来一张元素周期表,不到一周,他不仅记住了所有元素,还把它们的质量和熔点也记得清清楚楚。一天,威尔森穿着实验室外套,一手攥着医用手术刀,煞有介事地告诉家人,他要从每个人的手指头上弄点血,在车库做“基因比对实验”,结果每个人都乖乖伸出手指任他摆弄。还有一次,威尔森把家人召集到后院,只见他拿出一个药瓶瓶里装着糖和硝酸钾,点燃了瓶底的导火线,随后就是天崩地裂般的爆炸声,邻居们惊慌失措地跑出来,竟发现一团小蘑菇云从威尔森家后院中升起。一次小小的爆炸远不能满足威尔森,他又开始迷上了核反应堆。为了庆祝他11岁生日,奶奶带他去书店买书,威尔森挑中了一本讲述制造核反应堆的书。他完全被这本书迷住了,看了又看,还常常大声朗读其中一些章节。“制造核反应堆的事情,我肯定也能做到!”为此,父亲肯尼斯借了一个用于测量放射性物质的盖格计数器,一到周末就带着威尔森到各个古董店搜货。威尔森发现了带有放射性物质的闹钟、灯罩、瓷器;他还拽着父母跑到新墨西哥州的沙漠找铀矿石,然后一箱箱地带回自家车库研究。用几百美元造出核武器检测仪正当威尔森忙着研究放射性物质时,他的外婆患上了癌症,常常要做放射性治疗。威尔森发现,用于诊断和治疗癌症的同位素价格高昂,许多病人因此得不到治疗。“如果能找到一种更便宜的方式获得这些同位素,或许可以挽救更多患者。”一天,当他看着太阳时,突然灵光一闪,“太阳放光发热靠的就是核聚变反应。如果我能制造核聚变,不就能得到高能中子来获取同位素了吗?”威尔森每天下午都泡在法诺夫实验室里寻找材料和解决技术难题,还铆足了劲,自学了化学、工程学、等离子物理学等20多个领域的知识。慢慢地,他开始试着组装核反应堆了。14岁生日那天,一切准备就绪,他神情专注地往反应器里注入氘,然后通上几万伏的高压电。他成功了威尔森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