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的特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矩形的概念及其特征,是在平移与旋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和判定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后面要学的正方形又是特殊的矩形,所以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又为后面学习正方形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还渗透着转化、类比的数学思想,重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矩形的定义,清楚矩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掌握矩形的特征,并应用矩形的特征进行简单的说理和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折叠、动画演示等,探究矩形的特征。(2)使学生能够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2)经历探究、说理的过程,使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习惯。4、教学重难点:重点:矩形的特征难点:矩形特征的灵活应用二、教法、学法:教法: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究。学法:根据学法指导的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猜想——操作—交流--—归纳——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让学生自我构建知识,掌握知识。三、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根据教科书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通过电脑演示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思考:(1)在变化过程中,这个四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是,根据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当这个平行四边形有一个内角变为直角时,它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什么图形?(长方形,也叫矩形))这两个问题的设置,一方面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明白矩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另一方面引出课题,得到矩形的定义。2、自主探究,发现新知。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因此本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来构建数学知识。重点让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矩形具备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吗?(2)矩形肯定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请同学们通过探究发现并表达出来。为了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我将采取以下两个措施:1、精彩回顾,温故知新。想一想:平行四边形具有哪些特征?同时思考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是从哪几个方面观察的?学生思考讨论后,我出示以下表格,让学生口头填写:类别边角对角线对称性面积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相等邻边不确定[来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中心对称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交点底×高用表格的形式复习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一目了然,同时,也启发学生用类似的方法探究矩形的特征。2、观察猜想,获取新知。(1)矩形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那么矩形具备平行四边形的一切特征,师生共同把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相同的特征进行填写。面积因为小学曾经学过长方形的面积,所以很容易解决。(2)电脑演示,让学生观察猜想:矩形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吗?类别边角对角线对称性面积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相等邻边不确定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交点底×高矩形对边平行相等邻边互相垂直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四个内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经过对边中点的直线,有两条对称轴长×宽学生通过矩形的定义,知道矩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根据矩形的对角相等,可以得出另一个内角也是直角,再利用矩形的邻角互补,就能得到矩形的四个内角都是直角。对于矩形的对角线的特征,学生知道是互相平分的,即OA=OC=1/2AC,OB=OD=1/2BD,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特征呢?让学生观察电脑动画演示,思考:在折叠过程中,OA与OB,OC与OD的大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