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进修报告微生物实验报告姓名:阿曼古丽学号:09070401042班级:生物科学08-班微生物实验课程已经接近尾声,同时训练我们实际动手能力的实验课程也已经全部结束,通过自己切身动手设计,操作实验,感到收获颇多。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实验过程中操作实验的重要性。实验操作可以说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部分,可是马虎不得。对于需要团队合作的实验,个人认为要有强势的人员搭档,不说是精通实验操作规程,最少也得知道实验的基本操作,掌握要做实验的基本放法,这对于后续的实验无疑是有决定性作用的。对于个人的实验能力,关键还是要看平时的实验积累,有些实验操作繁琐复杂,需要极大的耐心,这些都应该是逐渐培养起来的。在这里我以学过的几个实验为例,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一)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温度对微生物学报的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稳定性、酶的活性、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完整性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过高温度会导致蛋白质(酶)及核酸变性失活,细胞膜破坏等,而过低温度会使酶活性受抑制,细胞新陈代谢活动减弱ph值过高或过低会使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所带电荷发生变化,影响其生物活性,甚至导致变性失活,还可以引起细胞膜电荷变化,影响学报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还会改变环境中物质的可给性及有害物质的毒性。紫外线诱导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和dna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复制。此外,细菌具有光复合效应。紫外线穿透力弱,加一张蜡光纸即可阻止其穿过。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微生物间的拮抗现象,许多微生物可以产生抗生素,能选择性地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第1页共4页常用化学消毒剂包括有机溶剂(酚、醇、醛等)、重金属、卤素元素及其化合物、染料和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使蛋白质(酶)和核酸变性失活,破坏细胞膜;重金属盐也可使使蛋白质(酶)和核酸变性失活,或与细胞代谢产物螯合使之变成无效化合物;碘与蛋白质酪氨酸残基不可逆结合而使蛋白质失活;低浓度染料可抑制细菌生长,革兰氏阳性菌比革兰氏阴性菌对染料更加敏感。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外界因素很多,其一是前面讨论过的营养物质,其二是许多物理、化学因素。当环境条件的改变,在一定限度内,可引起微生物形态、生理、生长、繁殖等特征的改变;当环境条件的变化超过一定极限时,则导致微生物的死亡。研究环境条件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与作用,也可指导人们在食品加工中有效地控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延长食品的货架期。(二)革兰氏染色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杆菌]为代表。大肠杆菌为兼气性菌种,一般生存於肠道中及厌氧的还境中。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特徵为有一层outmember与阳性菌种不同。目前对大肠杆第2页共4页菌的研究很多,除了它是一般食物中是否有被污染的指标外,很多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皆需要使用到大肠杆菌当作实验宿主。临床应用。用于革兰氏细菌分类形态观察前的染色。主要应用于细菌分类和鉴定,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适用范围。适宜石蜡切片、涂片等染色。(三)活菌计数菌计数法此法又称活菌计数法,其原理是每个活细菌在适宜的培养基和良好的生长条件下可以通过生长形成菌落。将待测样品经一系列10倍稀释,然后选择三个稀释度的菌液,分别取0.2ml放入无菌平皿,再倒入适量的已熔化并冷至45℃左右的培养基,与菌液混匀,冷却、待凝固后,放入适宜温度的培养箱或温室培养,长出菌落后,计数,按下面公式计算出原菌液的含菌数:每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