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主体条件在风险控制过程中的作用任何科学的风险控制都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安全科学实践的产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风险控制来源于客观,不是主观自生的。但不能不看到,主体是认识者,处于主动的一方,而客体则是作为主体的认识对象存在的,是被认识者。安全科学实践主体和客体构成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风险控制就是主体在安全科学实践中能动地掌握客体的过程。安全科学技术方法是通过生命的活动而表现出来,它是主体把握客体的主观手段,安全科学技术方法处于实现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地位,从而在风险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风险控制的正确与否,与认识主体的素质、水平和能力关系极大。不具备条件的主体就不可能预知风险、控制风险。人作为风险控制的主体,自身具有程度不同的认识能力和水平,这种主体具有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主要由四个要素组成,即知识、经验、阅历及人生体验和方法技能。主体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与四要素呈正比关系,也就是说,知识和经验越丰富,阅历越广,人生体验越深,掌握的方法技能越科学,其认识水平和能力也就越强。知识是四要素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包括安全科学知识等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两个主要方面,不仅要精通某一具体学科的专门知识和通晓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经验是指科学实践和社会生活的经验积累,不断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阅历主要指主体的职业历史,也包括交往等其它方面获得的重要见闻;体验主要是指主体在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中身临其境的感觉,从中所获得的人生思考和领悟;方法技能是主体把握客体的主要手段,主体通过这个手段与客体发生关系。从四要素之间关系来看,四要素都是从学习、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其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却是主观的。活跃在主体的大脑中,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可以通过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知识和经验可以笼统地都视为经验,只是前者为间接经验,是他人或前人的经验,后者为直接经验。阅历和体验都可以视为感受,前者主要为外在感受,直接诉诸五官,后者为内在感。阅历和体验也不能截然分开,从阅历到人生体验是一个由表及里的感受过程。知识经验人生体验也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知识、经验可以转化为人生体验,阅历和人生体验也可以转化为新的知识。方法技能是一种工具,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手段。知识等要素在科学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增强客观科学性,减少主观随意性。科学理论是客观的,首先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次认识的内容也应当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不应带有任何主观的成分。在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从形式上看是人自身思维的运动,是主观的,但其内容是客观的来源于实践。认识中之所以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其原因就在于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及其发展规律。符合的则是正确的,反之则是错误的,而要达到认识的正确性,除了感性材料正确外,认识主体必须有较高的认识能力和水平,才能完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科学抽象,使人的认识插上腾飞的翅膀。最终达到把握事物本质和科学地预见未来。在安全检查中,认识水平高的人通过听、看,就能预测危险,提出关键问题,引向深入,从而预知风险。知识和认识是一个循环系统,有知识的人在风险控制过程中,能把不符合安全要求,尤其是常识性的东西取舍掉,并能在实践中,加深原有的知识和拓展知识领域,反过来,知识的增加又能进一步减少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在认识和处理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矛盾时,知识的作用更为突出。知识多、阅历广、经验丰富、人生体验深的人,认识能力较强,认识事物的速度较快。它能间接地帮助主体从宏观上把握事物,从微观上了解事物。帮助人们拂去表象,抓住事物本质和规律,有助于人们分辨事物的真伪、现象和本质、主流与支流。有助于人们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助于人们把握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还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引起回忆和联想,为人们判断问题提供参照和对比,从而由此及彼,拓展思维空间,在新情况下不发生偏差和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