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卷二真题试卷(刑法总论部分)(保留了原题号)提醒: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种对的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2.甲与乙女恋爱。乙因甲伤残提出分手,甲不一样意,拉住乙不许离开,遭乙痛骂拒绝。甲绝望大喊:“我得不到你,他人也休想”,连捅十几刀,致乙当场惨死。甲逃跑数后来,投案自首,有悔罪体现。有关本案的死刑合用,下列哪一说法符合法律实行中的公平正义理念?A.根据《刑法》规定,当甲的杀人行为被评价为“罪行极其严重”时,可判处甲死刑B.从维护《刑法》权威考虑,无论甲与否存在从轻情节,均应判处甲死刑C.甲轻率杀人,为严防效尤,虽然甲自首悔罪,也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D.应当充足考虑并尊重网民呼声,以此决定与否判处甲死刑立即执行【司法部答案】A【考点】死刑合用对象【答案解析】本题实际考察死刑的合用对象问题。《刑法》第48条第1款第1段规定:“死刑只合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因此,死刑的合用对象是“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反过来,“罪行极其严重”是合用死刑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足条件(更非充要条件)。因此,A项符合题干规定,当选。B项、C项忽视法定量刑情节、酌定量刑情节,有失偏颇,不选。D项认为“应当充足考虑并尊重网民呼声”,与目前刑法、司法解释规定不符,亦与刑事政策不符,不选。3.有关罪刑法定原则有如下观点:①罪刑法定只约束立法者,不约束司法者②罪刑法定只约束法官,不约束侦查人员③罪刑法定只严禁类推合用刑法,不严禁合用习惯法④罪刑法定只严禁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不严禁有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下列哪一选项是对的的?A.第①句对的,第②③④句错误B.第①②句对的,第③④句错误C.第④句对的,第①②③句错误D.第①③句对的,第②④句错误【司法部答案】C【考点】罪刑法定原则【答案解析】罪刑法定原则既约束立法者,也约束司法者罪刑法定既约束法官,也约束侦查人员,罪刑法定原则需要贯彻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一直。因此,第①②句错误。罪刑法定原则既严禁类推合用刑法(不严禁有助于被告人的类推),也严禁合用习惯法。因此,第③句错误。罪刑法定原则只严禁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不严禁有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因此,第④句对的。综上,C项当选。4.下列哪一选项构成不作为犯罪?A.甲到湖中游泳,见武某也在游泳。武某忽然腿抽筋,向唯一在场的甲呼救。甲未予理会,武某溺亡B.乙女拒绝周某求爱,周某说“如不答应,我就跳河自杀”。乙明知周某也许跳河,仍不一样意。周某跳河后,乙未呼救,周某溺亡C.丙与贺某到水库游泳。丙为显示泳技,将不善游泳的贺某拉到深水区教其游泳。贺某忽然沉没,丙有点胆怯,忙游上岸,贺某溺亡D.丁邀秦某到风景区漂流,在漂流筏转弯时,秦某的安全带忽然松开致其摔落河中。丁未下河救人,秦某溺亡【司法部答案】C【考点】不作为犯罪【答案解析】甲到湖中游泳,见武某也在游泳。武某忽然腿抽筋,向唯一在场的甲呼救。甲未予理会,武某溺亡。甲没有救济武某的义务,因此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A项不选。乙女拒绝周某求爱,周某说“如不答应,我就跳河自杀”。乙明知周某也许跳河,仍不一样意。周某跳河后,乙未呼救,周某溺亡。乙没有救济周某的义务,因此乙不构成不作为犯罪,B项不选。丙与贺某到水库游泳。丙为显示泳技,将不善游泳的贺某拉到深水区教其游泳。贺某忽然沉没,丙有点胆怯,忙游上岸,贺某溺亡。贺某溺亡于深水区是由于丙的行为导致的,丙应当为其先行行为负责,因此丙构成不作为犯罪,C项当选。丁邀秦某到风景区漂流,在漂流筏转弯时,秦某的安全带忽然松开致其摔落河中。丁未下河救人,秦某溺亡。秦某是成年人,丁虽然与秦某一同漂流,不过秦某应当对漂流活动所蕴含的风险自我答责,丁某并非负有刑法作为义务,因此丁不构成不作为犯罪,D项不选。5.下列哪一行为构成故意犯罪?A.他人欲跳楼自杀,围观者大喊“怎么还不跳”,他人跳楼而亡B.司机急于回家,行驶时闯红灯,把马路上的行人撞死C.误将熟睡的孪生妻妹当成妻子,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