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耕集》读后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习惯吐故纳新,总结过去并展望新的一年。自从转行进入互联网行业,以北京邮电大学杨学成教授的《思耕集》为主,其他的互联网书籍和文章为辅,回首过去一年中国互联网的大事小情,并从中琢磨出一些规律性的思考,便成为我每年春节的保留节目,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是我的“精神春晚”。2020年的互联网行业有点儿象李峤诗里写的,既有“能开二月花”的喜悦,又有“解落三秋叶”的悲凉;既有“入竹万竿斜”的风景,也有“过江千尺浪”的凶险。在纷纷扰扰中,我自己是按照以下的规律线来理清思路的:互联网大时代下“三浪叠加”的背景-各家企业不断“升维或变道”-最终形成自己的“竹林生态”-形成生态后便开始“数据剥削”-“区块链”也许是解决数据剥削的最好方案。A三浪叠加在阿里巴巴总参谋长曾鸣的《智能商业》一书中提出了“三浪叠加”的概念。什么是三浪叠加呢?书中还零售为例,传统零售为1.0,国美苏宁为2.0,淘宝京东为3.0。把时间刻度调到2020年,当时传统零售发展也还好,国美、苏宁的2.0模式如日中天,淘宝开启新的3.0模式每年业绩翻倍,这个时间点对于零售来说就是典型的三浪叠加。那么,我们来看一看互联网产业吧:互联网1.0时代,以雅虎为代表的门户网站为起始,以谷歌的崛起为高潮,这个时代重构了传统广告业。雅虎们告诉我们互联网门户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服务并依靠广告赚钱了;谷歌们在解决了在海量门户网站信息中检索的痛点的同时,对网络广告进行了算法化改造。时至今日,这仍然是国内很多互联网企业的盈利之道。在经历了千禧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大衰退之后,互联网很快开启了以重构内容产业的2.0时代的序幕。这个时代,大家不再是单向的看网页内容了,具备交互能力的互联网内容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RSS、博客、视频、播客、图片分享等成为主流,并与社交一道,构建起了会员订阅+广告的收费模式。移动互联网把我们带到了3.0时代。之前的PC互联网解决了时间和空间必须统一的问题,比如过去逛百货大楼买东西,买家和卖家必须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才能完成交易,而在互联网上,商家和消费者很容易的就实现了跨时空的交易。而移动互联网较之PC互联网,最大的进步在于解决了空间和身份的问题,因为移动设备可以准确定位,另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的身份证明。因为时间、空间、身份这三大维度的加入,移动互联网掀起了本地生活服务业在线化的浪潮,几乎所有的消费级服务业全部被整合到了手机平台上。自此,线上与线下已经完全融合了。在三浪叠加的时代背景下做战略选择,很多时候会决定企业未来的命运。从这个逻辑出发,就不难理解2020年今日头条为什么重拳布局抖音了。本质上,今日头条还是依靠大数据算法进行新闻分发的web1.0。没有完整账号体系保驾护航的今日头条,在流量海洋里,就像是一艘没有罗盘的帆船。而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具备了2.0时代的内容交互的特点,更是天然具有账号体系的功能,从而让今日头条完成升级,并最终构建起覆盖文本、图片、视频和音频的“融媒体生态”。B升维与变道在三浪叠加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企业们该何去何从呢?杨教授给出了两个答案:升维和变道。微信就是一个典型的升维的例子。一开始微信只是解决了熟人社交的一个痛点:不花钱的短信;后来升维为朋友圈,从而聚集了大量的C端及粘性;有了C端的基础,微信继续升维,引入各种B端企业,比如:微信游戏、微信支付,成为平台,开始变现;之后,继续升维,引入平台,如:点评、京东,从而成功的成为平台的平台,终于形成自己的生态,铸就王者。而变道的典型例子是滴滴,滴滴从解决打车难入手,将网约出租车做到极致,之后就不断变道,将网约出租车的商业模式复制到专车,让神州专车感到难受;复制到代驾,让e代驾几乎无路可走。从这个逻辑出发,也许可以解释2020年为什么一方面BAT纷纷跟随微信布局小程序,另一方面年中时有质疑者认为腾讯没有梦想,媒体上随处可见《企鹅不会飞》的声音。2020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上线。2020年8月,小程序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