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的意思篇一:2017届云南师大附中高考习惯性月考卷(二)语文(word)云南师大附中2017届高考习惯性月考卷(二)语文整理制造:时间:150分钟总分值:150分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1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语言作为一种文学的载体和传播的媒介的历史远远超过了文字的历史。有了文字记载之后,语言仍旧是一种重要的载体和传播媒介。通过语言传承下来的史料,一般被称为口传史料有时也称为口述史料和口碑史料,详细指的是口耳相传的史料。由于长期的积累,我国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学史料尽管不如以文字为载体的史料那样丰富,但不管在数量上依然在质量上,都是相当可观的。这类史料大体能够分为两种:一是记述史料,二是传递史料。记述史料指的是参与文学活动的当时人或目睹者(如:歌谣、神话、传说以及其他讲唱文学作品的创作者)本人记述的史料,或由其他直截了当接触文学家和其他文学活动者记述的史料。许多口语创作的作品能够得到保存和传播,靠的是当时人的记述。这种史料不限于作品,有时也涉及有关文学家的传记史料。例如,顾颉刚曾受胡适的委托,寻找近代作家李伯元的事迹。在寻找的过程中,顾氏正好碰到了他的朋友、李伯元的内侄婿赵君,因此向他询咨询。赵君就把他所明白的李伯元的种种事情告诉了顾氏。厩氏把赵君的述说加以整理,登载在《小说月报》第十五卷第六号上,为研究李伯元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史料。记述史料由于是亲历、亲知和亲闻的史料,具有现场性,多为第一手原生态史料。这种史料开场藉语言而构成、传播,后来有些才用文字记载下来。传述史料主要指的是用语言作为载体的文学史料产生以后,通过多人或多代人口耳相传、流传的史料。在古代,有不少口头文学史料,如神话、传说、民歌、民谣、谚语和戏曲等往往是靠口头才得以传承。神语、传说具有传奇故事的一些特点;民歌、民谣等属于口语化的的韵语,便于经历,这些都适宜长期口头传播。我国三大民族英雄史诗——藏族韵《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就在民间流传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传述史料在传述者的重复讲述、演唱中传播。不同时代的传播者、同一时代不同身份的传播者,都是依照本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来选择史料,依照受传者的需求和当时的语境,做随机性的、个性化的传播。每一次传播,都有传播者的改造,假如加以记录整理,确实是一个独立的文本。中国古代的文学史料,以文字记载为大宗,但有许多文字史料是源于口传史料。口传文学史料是文字文学史料的一个重要渊薮。所以,也有不少文字史料在传播的过程中被转化为口传史料,借助于口传这一媒介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语言和文字这种载体的史料在传播的过程中尽管各有特点,但二者常常互相转化,互相促进,其结果是增加了传播的途径,扩大了传播的范围。由此能够推知,在古代,文学史料借助语言这一媒介,其传播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当远远超过文字史料和实物史料传播的范围。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口传史料确实是以语言作为重要载体和传播媒介通过口耳相传传承下来的史料,也称为口述史料和口碑史料。B.尽管不如文字文学史料那么丰富,但口传文学史料通过长期的积累在数量和质量上也已经相当可观。C.记述史料是亲历、亲知和亲闻的史料;开场藉语言而构成、传播,用文字记载下来后大都成为具有现场性的第一手原生态史料。D.传述史料通过多人或多代人口耳相传,在传述者的重复讲述、演唱中被改造,假设用文字整理记录下来便能够成为独立的文本。2.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A.记述史料不限于作品,顾颉刚把李伯元的内侄婿赵君的述说加以整理、发表,为研究近代作家李伯元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史料。B.我国三大民族英雄史诗能够在民间流传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确实是由于具有便于记忆的口语化韵语和传奇故事的一些特点。C.依照本人的审美情趣和受传者的需求以及当时的语境,传播者的每一次传播都是刨造性的、随机性的和个性化的。D.口传史料是文字史料的渊薮,两者之间关系亲密,在长期的互相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