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电业局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浅析前言电力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千方百计地做好事故预防工作。从主观上看,由于电网调度人员调度指挥错误,运行人员监视调整和操作不当,检修试验不及时,检修项目不全或质量不良,以及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甚至思想、情绪的波动,都是不安全因素。从客观上看,由于设备设计、制造、施工安装方面的问题和设备在长期运行中磨损、锈蚀、老化,受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等,都可能导致发生事故。对湘西电业局(含代管县电力公司,下同)自1994年建局以来的典型事故〔1〕(含障碍及违反调度纪律事件,下同)进行了初步统计与分析,提出了减少和控制事故的措施与建议,以利于确保湘西电业局安全生产稳定局面。1典型事故统计近10年来,湘西电业局累计发生典型事故30起:误操作(误碰)事故7起,频率23.33%(其中,变电运行责任2起,频率28.57%;调度责任2起,频率28.57%;检修、安装单位责任3起,频率42.86%);设备损坏事故11起,频率36.67%(其中,主变1起,频率9.09%;开关2起,频率18.18%;电压互感器2起,频率18.18%;电力电容器2起,频率18.18%;并联电抗器1起,频率9.09%;电力电缆1起,频率9.09%;高压计量箱2起,频率18.18%);人身伤亡事故6起,频率20%(其中,直管局所1起,频率16.67%;代管县公司3起,频率50%;多经外包施工单位2起,频率33.33%);电网事故6起,频率20%(其中,设备故障3起,频率50%;外力破坏2起,频率33.33%;反措执行不力1起,频率1667%)。另外,发生违反调度纪律事件6起(其中,变电运行3起,频率50%;县调3起,频率50%)。2原因分析2.1人员责任2.1.1习惯性违章直接导致人员责任事故。2002年5月11日,泸溪县局110kV白沙变恶性误操作事故,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值班员违反了《安规》的规定,未经验电就装设接地线;2002年9月13日凤凰县公司茨岩乡长田村10kV线路带电挂接地线,也是因为没有验电就挂接地线造成的。2.1.2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事故。2002年3月3日,110kV花桥变电站10kV328电容器电力电缆被挖坏。2.1.3人员素质不高也是引发人员责任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才“外流”突出,生产一线岗位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安全保障缺乏一定的人力资源支撑,必然引发人员责任事故。2.2设备故障2.2.1一次设备故障近几年发生主变故障1起,开关(柜)故障2起,高压计量箱故障2起,电压互感器故障2起,电抗器故障1起,电力电容器故障2起。2.2.2保护装置故障直接威胁电网和主设备安全。2003年5月22日,110kV城北变电站10kV322开关城石I线线路故障,电流保护动作跳闸,重合闸动作后,安装在开关柜上的微机保护装置在大短路冲击电流产生的强电磁干扰下死机,引起2号主变复压过流保护跳三侧。保护装置故障已经直接威胁电网和主设备安全。2.2.3直流电源故障对电网和主设备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雅溪变2000年“9•18”火烧连营事故的发生,充分说明了直流电源故障对电网安全和主设备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2.3安全措施执行不力万溶江变2002年“2•4”全站失压事故,就是由于没有严格执行省公司对直流反措的规定,在1998年执行反措时改造不彻底,标称的604控制保险和实际功能不符,因而埋下了事故隐患。在发生的6起人身伤亡事故中,直管专业所(县局)1起,代管县公司3起,多经外包工程队2起。可以说无一例外都是由于安全措施不当引起。2.4外包工程管理不严2001年10月10日,35kV小兴线路新建工程发生倒杆死亡事故;2002年5月23日,10kV乾烟线路施工过程中1名临时工被过路车辆将导线卷起反弹,导致死亡事故发生;2002年5月9日,110kV武溪变电站无人值班改造施工中厂家施工人员误按信号复归按钮造成2台主变跳闸事故。这些都是由于对外包工程队管理不严、对厂家施工人员监督不到位造成的。2.5外力破坏2002年12月5日,乾州开发区放炮飞石打断小溪桥变电站5×14TVC相避雷器引起110kV母接地,造成5个110kV变电站停电。2003年5月24日,110kV城古线9号杆拉线被盗引起倒杆,线路发生永久性相间接地短路故障,城北变全站失压。电力设施偷盗、外力破坏现象严重,对湘西电网和设备的安全运行构成了极大威胁。3防范措施3.1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闭环管理。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检查与考核。只有层层抓,层层落实,层层监督,一级抓一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