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华篇】第一章伊甸园这本书是梦和智慧的世界,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以及对人生终极意义追求,同时也映射了个人生命的短暂和来不及珍惜与伤感。首篇---伊甸园,直面你是谁!你从何处来!无从回答的拷问,让我也陷入思索!我思故我在?我存在吗?还是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多年以后归于湮灭,曾经渺小的我,又存于何处呢?前天有人说过缘起缘灭,终究空无,我异常不愉,终究想有点价值的存在过,好比雁过留声,人过留痕,该留哪种声音?哪种印痕?回望30多年过去了,几乎都泡在西湖里,沉浸在西湖龙井的茶味里,早已是井底之蛙。2020年我该去看看这个真实的世界了,要像苏菲那样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一下我自己,去发掘吧一下我还有那些潜能,重新认识,重新出发!第二章魔术师的礼帽我没水平写《苏菲的世界》的感悟,要回到苏菲的的世界哪个单纯的年纪,想象着她对世界和宇宙那困惑般的眼神,着实是困难的。生活在马克思毛泽东的哲学体系里,正确与否的评断本身已经支离破碎了,何况对西方哲学更是一知半解。半百的人生,与芸芸众生的凡人一般,在梦想和现实来回穿梭,一旦接近现实,梦想如华丽的肥皂泡破灭得很快。思想变成了奢侈品,目前也所剩无几了吧!今天拜读第二篇《魔术师的礼帽》,才知道我早就被桎梏在狭小的空间里,失去了探索宇宙真相的思维。记得看《星际穿越》时,我曾激动地感觉到与主人公一起走进子五维空间,看见他的小公主满负疑惑但十分坚定的等待着天外星空传输拯救宇宙的奥秘。那段电影情节如迈克杰逊唱的巜颤粟》,激动并震撼。在苏菲看来,宇宙就像是一只被魔术师从帽子里面拉出来的大白兔。大白兔不知到自己是什么,可是却不经意地感染了苏菲要沿着兔子毛皮中的每一根细毛往上爬,才能见到魔术师的真面目,大部分的普通人早就深入兔子的毛皮里层,躺在最舒适安逸的地方享受着面包牛奶,终其一生。到今天为止,如何选择?我与苏菲一样,同样需要哲学的思辨,好奇地往毛尖的方向爬上并亲睹魔术师的真容。有两个结局等着:顶峰的真容只在表相,浩瀚的宇宙还有更多问号去寻求,而那个令我梦随牵绕的魔术师会对苏菲和我展开怎样的面容?另外的结局更悲催,爬不上坠入深渊,连中间安乐舒适的暖窝都被人占了位置。做惯了多少年的凡人的我,那有资格做少女的苏菲,每天醒来,都在处理着与生活工作情绪等相关繁琐的事物,偶尔还要与闺蜜们喝茶、吃饭,矫情的发发牢骚。苏菲的好奇此刻在我心里泛起涟漪。重拾重读,我应该再去探索怎样的结局,做怎样的白日梦,也算是苦中作乐一番。合上电子书本,还是感悟到了苏格拉底哲学思维:世界上的真理存在于人们的内心深处,有时只不过人们把它忘了,需要助产一下,当然助产士不能替别人生孩子,所以要获得人生的真谛还得靠自己。西方世界大多认为追求人生真理是生命的终极目的,所以自由为前提,自己独立思考为手段,当然不走前人路很容易付出代价,值得吗?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来说,人类作为一个个体的利己天性与身处社会中的生存矛盾,需要权衡利弊的。我暂时也只能臣服在权衡利弊下。第三章神话-民族精神阅读量不大,希腊神话对我来说是很模糊的,至多也就是带着翅膀的天使在云顶里飞翔而异,没有更深的了解,以至于读着有点小困难,脑海里出现是宙斯,诸神之战电影镜头,写不出,搁笔。今日,在联合银行等候一个多小时办事之际,突然想到中国的神话,浮想联翩后,有了感觉。中国的神话故事最经典的有后裔射日、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与白娘子、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从故事的形式结构上、语言的叙事表述上、思维的想象拓展上、思想的内涵容量上,古代人民用大胆、解放、丰富的想象力,创作了如此美妙的神话故事。每一代人都又掺融进自己的思想情感、虚幻想象和希望寄托,使神话故事随着时代的变迁更具有合理性和存在的现实意义。神话传说的本质是具有历史的传承延续和鲜明的民族性。汉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蒙古族的阿力布神话故事是决不会混淆在一起的,因此,神话是民族精神的凝聚力。神话传说决定着民族风情,而民族风情又决定了民族习惯,民族习惯贯穿于每一个民族的思维与生活的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