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环保局关于我市畜禽养殖污染的调查情况报告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要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畜禽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畜禽养殖,根据市畜牧食品局提供的资料,1-6月全市出栏生猪95.3万头,出栏肉羊68.6万只,出栏小家禽883万只。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但其产生的大量养殖废水及其废弃物给周围环境也带来极大的压力,已成为我市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基本情况(一)畜禽养殖情况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省、市相继出台了鼓励畜禽养殖规模化的扶持政策,而我市又作为全国“6+1”示范养殖基地,全市大力发展畜禽规模化及非规模化养殖。特别是我市鼓励以年出栏猪100头、肉鸡12000只、肉牛20头、肉羊60只、蛋鸡1000只、奶牛10头为基本单元发展养殖户,再加上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及成都周边禁养,部分养殖场迁至我市,致使我市畜禽养殖发展迅猛。据统计,全市常年存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有100余家,存栏量284000余头,约占全市生猪存栏量的47%左右,年出栏80余万头,约占全市出栏量的50%。存栏100头以上的奶牛场有7家,存栏1412头,占全市存栏的90%以上,存栏3万只以上的家禽场有4家。(二)畜禽粪污产生量及利用情况根据有关排污系数,养猪场存栏生猪头均年产干粪为390公斤,年产污水4000公斤;头均存栏奶牛年产干粪为9000公斤,年产污水为12000公斤。按上述数据推算,全市存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年产干粪312000吨,年产污水3200000吨,规模奶牛场年产干粪12708吨,年产污水16944吨。存栏3万只以上的规模禽场年产干粪6500吨,年产污水3000吨。全市存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年排放cod(化学需氧量)960吨,排放nh3_n(氨氮)100余吨,规模奶牛场年年排放cod100余吨,排放nh3_n60余吨。据调第1页共5页查,全市畜禽规模场干粪综合利用率接近100%,利用方式主要以大部分出售给本市的花木、蔬菜、果园基地等直接还田为主,部分用于肥水养鱼。全市存栏500头以上规模猪场污水处理率为60%左右,主要采用干湿分离和生物处理技术实行污水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治理,其中种养结合处理污水有40家占40%。其余60余家养殖场只有简单化粪池处理养殖废水。由于没有消纳的土地,部分养殖废水溢出污染农田及地下水。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和迅速发展,畜牧养殖产生的大量粪污及其废弃物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事实上畜禽粪污既是宝贵的有机肥,种养结合良好的地区畜禽粪污对环境不仅没有污染,还促进了当地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存栏50头至500头的大部分养猪场由于在选址、“环评”环节及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存在问题,对环境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规模养猪场和养牛场,存栏2000头以上养猪场和大型家禽养殖场由于粪污产生量大,土地消纳面积不够等原因,往往造成周边农田肥力过剩,农村环境恶化。二、存在的问题(一)污染纠纷不断上升。由于我市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由此带来的环境压力非常大,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经影响我市出境断面水质考核及农村饮水安全,环境污染纠纷呈上升趋势。(二)畜禽养殖户治理污染意识不强。大部分养殖户对本场所需用水量、产生的粪污量很少掌握,到目前为止还有60余家的规模养殖户的粪污由于没有土地消纳,存在污水随意排放的现象,造成水体污染。有的养殖场任意将干粪堆放在公路边,村边等,污染周边环境,有的养殖场虽然有污水处理设施,但容积小,处理能力弱,与污水生产量不配套。(三)缺乏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的保障机制。畜禽养殖业是微利产业,而进行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需要较大的投入,特别是要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管理办法》(第9号令)的要求,没有一定的保障机制,畜禽养殖场的迁移和进行污染治理设施,单靠养殖业主自身投入难度较大。目前,由于对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第2页共5页理的认识不够,国家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用地、用电及税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四)粪污综合利用率不高,与有关部门要求存在差距。一是粪污处理过于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