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专题调研报告按照省老龄办、省老年学会集美会议精神和省老年学会《关于开展的通知》要求,我市老龄办、老年学会组成了专题调研组,于8月下旬和9月上旬,先后深入到**市**乡**村、**县**镇和**县**镇**村开展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专题调研。调研方式采取:一是召开由当地能反映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真实情况的乡镇、村(居)分管领导,老年协会会长和部分会员及其他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二是发放调查问卷;三是实地考察了当地老年协会。现就将本次调研情况,结合日常管理掌握的素材及面上统计获得的信息综合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简史。据了解,我市不少客家人居住区很久以前就有农村老年人自己的组织,有的叫做老人会(老年会),也有叫老人(老年)理事会的,也有一些就叫老年协会的。其职能不尽相同,有的是有老人的家庭自愿组成的“老人白事互助会”,有的老年组织的职能还包括婚丧嫁娶、庙会、修桥砌路理事会以及家长里短的纠纷调解等内容。这个过程是老年协会发展的雏形阶段,这一阶段村(居)老年协会主要呈现自发产生、自我发展的特点。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各级老龄委的成立,基层老年协会迅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至1994年底,其数量已发展至1276个,约占村(居)委会总数的67%。2001年市、县两级成立新一届老龄工作委员会以后,村(居)老年协会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各级老龄办加强对老年协会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各地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有针对性地加强老年协会建设,提高了基层老年协会的规范化水平,增强了活力。(二)现状。据去年底的统计,全市1912个行政村(居)已建立老年协会1620个,占村(居)总数的84.73%;老年人入会总人数20.92万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50.1%,村(居)老年协会的数量和入会人数比上年均有增加。按照全国老龄办(20XX)1号文件提出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四项建设”)和“有组织、有场地、有设施、第1页共10页有活动、有经费”(“五有”),根据各地老龄办评定,目前全市已有574个村(居)基层老年人协会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占村(居)基层老年人协会的35.4%。从调研情况看,**和**两县全部村(居)成立老年协会,这是我市基层老年协会发展较好的两个县。**县财政由于有**矿业的支撑,相对宽裕,给予基层老年协会成立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经济条件。**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但由于领导重视,老龄部门认真抓,基层老同志有积极性,基层老年协会工作同样进入到了全市的前列。这就说明:“经济是基础,有钱好办事”;“老大难,只要老大重视就不难”,“只要上下齐心协力,没有办不成的事”。(三)评价:总的来说,我市村(居)老年协会建设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县(市、区)发展不平衡,有待于今后加强和改进。村(居)老年协会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1、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老年人的优势,被誉为“党的政策的宣传员”。**县**镇**村老协会自成立以来坚持农历每月的初五、二十的上午为学习日,安排退休教师结合时事政治、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讲课或中心发言,通俗易懂。**县**镇中川村是一个大村落,老协会会员就有500多人,去年他们开展“可敬老人”活动,通过推荐、评选、表彰等一系列的程序,树立了老年人的榜样,对于老协会开展活动做好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思贤村老年协会主动承担村宣传橱窗撰稿栏目更新工作,他们结合时事政治和当地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村风民俗,适时地做好宣传工作,为当地村民增长知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有力地支持了村(居)“两委”的工作,村(居)老年协会与村(居)两委同心协力,被誉为村(居)务工作的“助理员”。**县**镇**村、**市**乡**村和****镇的老协会积极牵头向外出乡贤和企业家募捐,他们自己还带头还慷慨解囊,分别为村里修建了混凝土路面的村道,既硬化了道路,方便了村民的通行,结束了多年在泥泞路上行第2页共10页走的历史,也整治了脏乱差的环境。**县**村老协会募捐了8万元,修建了大操场,并争取资金添置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