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安全管理》之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VIP免费

《安全管理》之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_第1页
1/2
《安全管理》之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_第2页
2/2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198720xx年版),物质的生产、使用、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共5类,综合归纳如下:1、甲类(1)闪点<28℃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等于或超过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2、乙类(1)闪点≥28℃-<60℃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5)助燃气体(氧化性气体)。(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60℃的液体雾滴。(7)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3、丙类(1)闪点≥60℃的液体。(2)不属于甲、乙类的可燃固体。4、丁类(1)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热或熔化状态下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他用的各种生产。(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难燃烧物质的生产。(4)储存的难燃烧物品。5、戊类(1)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难燃烧物质的生产。(2)储存的非燃烧物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安全管理》之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