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筑业质量管理工作意见20XX年,我市建筑业质量管理工作应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抓调整、逼转型、促提高,以“落实质量责任、完善监管办法、引导工程创优、提高质量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完善监管机制,促进我市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工作意见如下:一、落实质量责任,规范建设行为各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工程质量检测等单位要围绕工程项目,切实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真正建立、健全并落实质量责任,从公司、科室、分公司到项目部都须设置相应的、职能明确的岗位,并足额配备符合条件的专职人员,落实各个层级的质量责任,要将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并规范每个岗位的质量行为,提高自控能力,形成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良性循环机制。各企业都应积极开展iso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并按质量体系认真运作。建管、公用、质监等部门应对企业质量体系运行质量检查工作的重点放在施工现场,促进企业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不断规范质量行为。质监部门要继续严格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将监督责任落实到科室、岗位和具体的监督人员,并要延伸到工程质量投诉处理。二、创新监管办法,提高工程质量监管效率今年,工程质量监管要在将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检测等各个环节全方位监管以及既注重工程结构实体质量又注重使用功能和环境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监管办法,提高监管效率。1、突出监管重点,实施差别化监管办法。质监部门和工程参建各企业在对工程项目实行全覆盖监管的前提下,要尤其突出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的监管和服务。市基本建设项目、政府重点工程、住宅工程、大跨度工程、深基坑工程、高层建筑、采用“四新”技术工程、建筑节能工程、与周边建构筑物第1页共5页邻近的工程,等等,都应作为重点监管和服务的对象,要从勘察、设计、审图、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从方案的论证、实施、设计变更、材料的检测、使用等方面监管要严、服务要优,确保重点监管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质量水平的提高。对住宅工程、工程造价偏低、工期偏紧、队伍素质较差、现场管理混乱的工程和发生过质量问题的企业,要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加大抽检抽测力度,进行重点监控。对在日常监督检查和投诉处理中发现问题较突出的工程项目,对其责任单位、责任人要加大处理力度,严肃按法律、法规、规定处理,按我市不良行为、黑名单记录规定,记入信用档案并公示,直至限制其承接工程业务。对其参建的其他工程项目要进行全数检查,督促其提高质量意识,规范质量行为。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挥工程建设信息优势。工程造价、招标投标、工程交易、施工图审查、质监、安监、队伍管理、执法监察等各个管理部门不仅要加强各自职能范围内的监管工作,充分利用建筑市综合监管平台和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公布项目相关信息,实现部门联动、资源共享,实施有目的、有重点地质量监管,提高工程质量监管效率。3、完善监督检查制度,落实监督措施。要继续实行工程项目监督人员责任制,要实行科室内部检查、科室间交叉检查、站级巡查、局随机抽查等层级检查制度,有效建立并落实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平行制约和层级监督措施。要通过定点检查、随机抽查和监督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监督抽测频次,强化对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管。三、开拓思路,进一步强化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工作。要进一步引导企业放弃原有以价格竞争为主的粗犷发展思路,引导和促进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走科技强企之路,推动全市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工作。充分发挥企业技术负责人带头作用,针对工程质量通病、施工技术难题和安全技术问题,继续开展学术研究、技术开发、qc小组、总结编制施工工法等技术攻关活动,逐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引导企业虚心学习外地先进成熟技术,吸收引进技术人才,注意学习、借鉴、吸收、转化和改进,在科技创新中少走弯路,提第2页共5页高研究成效。逐步建立“以工程建设项目为载体,以施工技术难题为研究对象,以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