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1.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手段是()。A.人自身的活动B.实物C.标本D.说教2.一般而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C.教育问题D.教育规律3.建国初期,下列哪一位前苏联教育家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产生的影响较大?()A.赞可夫B.巴班斯基C.凯洛夫D.阿莫纳什维利4.()提出了设计教学法。A.杜威B.华虚朋C.柏克赫斯特D.克伯屈5.()被称为“现代教育测验之父”。A.杜威B.泰勒C.桑代克D.赖斯6.教学过程具有间接性,重要指的是学生()。A.间接地获得知识B.获得间接经验C.有教师协助去获得知识D.有同学协助去获得知识7.有关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互相关系,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A.惟一选择B.内容C.途径D.基础8.“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足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措施()。A.陶冶教育B.楷模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9.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有助于教育的原则B.目的一致的原则C.可接受性原则D.有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应了德育的()。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11.假如一种测验反复使用或以不一样方式使用都能得出大体相似的成果,那么这个测验()。A.信度很好B.效度很好C.辨别度很好D.难度适中12.《学记》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观点,体现了()。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13.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教育。A.政治立场和观点B.政治思想品质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D.品德14.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对的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15.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A.科技活动B.学科活动C.体育活动D.社会活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有关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重要存在着内发论、_____、_____等不一样的解释。2.辐合论,也称二原因论,此观点肯定____和_____两种原因对小朋友发展均有重要影响作用,并且两者的作用各不相似,不能互相替代。它认为、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地靠天赋本能地逐渐体现,也非单纯地对外界影响的接受或反应,而是其与_____共同发展的成果。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3.学校全体组员或部提组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_____。4.义务教育是国家用_____规定对一定年龄小朋友实行的某种程度的______学校教育。5.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持续性教育是_____。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体目前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是有程度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品有____。7.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____。8.瑞士教育家_____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友好地发展小朋友的一切天赋力量。9.先秦时期,以____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10.《孟子》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这里的庠、序、学、校是指_____。11.通过网络教育,既可以进行_____,又可以进行协同式教学,两者结合是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12.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日益揭示出受教育者的_____,从而使教育活动更符合这种规律,扩展他们的受教育能力。13.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的基础是_____。14.为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教育部颁布的有关班主任工作的文献名是____。15.所谓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体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1.简述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2.为何说“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3.二战后来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展现出哪些共同的发展趋势?4.简述义务教育的概念及意义。5.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体现。6.简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