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空间内焊接作业安全何谓“局限空间”,一般常指容积小、自然通风差的空间,也指那些不需要经常进入其间进行保养、维修或清扫的空间,即平时无人进人工作的封闭空间。故有人也称其为“有限空间”、“密闭空间”或“设备内”等。广义上也包括不具备一般工作场所固有的安全特点(如照明、通风、换气、通道)的任何一种空间环境。美国联邦法规1910•146•J《审批性局限空间》,给出“局限空间”的定义是指具备下述条件的空间:①空间足够大,雇员身体可全部进入并可在其中进行指定的作业;②进出该空间的方式受限(如塔储罐、储槽、筒仓、储藏间、地坑等都是进出方式受限的空间);③该空间不是雇员常设工作地点。审批性局部空间是指具备下述一个或几个条件的局限空间:①会有有毒大气或可能产生有害大气;②会有可能淹埋进入者的物质;③内部有能把进入者夹住或窒息的结构,如向内咬合的凸(齿)轮、向下倾斜的工作面或收缩口较小的锥形装置等;④有任何其他已知严重危害安全和健康的因素。一、局限空间焊接作业危险性分析局限空间焊接作业的危险性,不仅取决于系统清洗、置换处理程度、容器内部结构,还与施工进度、难度、劳动组织协调等密切相关,其危险性有以下几方面。1.环境危险(1)缺氧危险。系统经退料、蒸煮、清洗、置换等处理后容器(空间)因通风不畅氧含量小于18%,有时施工用火内部耗氧量大,氧含量达不到18%。(2)易燃、可燃物。系统处理.不干净,容器(空间)内存在死角,相连物料管线未隔离物料内漏、互串,施工用易燃、可燃物料泄漏,运行设备发生跑、冒、滴、漏等。(3)有毒有害物。系统处理不干净,存在残留H2S、瓦斯、CO等。填料吸附有毒有害物系统未隔离,开工过程中系统阀门关不严,内漏惰性气体。值得注意的是:在一般作业环境下“有毒”和“无毒”的界限和概念是非常清楚的。但将这两个概念引用到局限空间作业环境时,就都是相对的。如在一间2m×1.5m×2.7m(总容器8.1m3)的标准卫生间中洗浴,当用管道煤气热水器时,燃烧1m3煤气将生成同体积的CO2并消耗0.5m3的氧。此时,如卫生间是密不通风的,空气中CO2浓度将达到8%以上,同时因空气中的氧分在降低,氧含量将低于16%。两者均已达到可使人瞬间昏迷的浓度,若抢救不及时,死亡在所难免。(4)局限空间内有转动构件。系统停工处理后,转动构件动力源(电源、气源等)未隔离,误送电或误操作,接线错误,施工不协调,启动转动构件。2.施工危险(1)触电危险。施工照明,设备用电,未使用安全电压和漏电保护装置,电源线破损,工具、设备漏电,违章作业。(2)脚手架及其使用隐患。容器内搭设高脚手架不规范,稳定性差,跳板活动,材料不合格。使用时超载,脚手架下塌或翻倒,坠落和物体打击伤害。(3)防护器材及其使用缺陷。气体防护器材、安全带、安全帽使用不正确;气体防护器材缺陷:氧气源不足、药剂失效、输送软管漏气、脱落、未定期校验、监测仪器不准确。(4)施工机具缺陷。施工用卷疡机、起重机、手持电动工具未经安全检查,出现卷扬机刹车不灵、钢丝绳断、手持电动工具漏电等。(5)焊接粉尘、高温危害等。二、局限间空作业主要危险局限空间作业主要危险是缺氧、窒息和着火爆炸。1.缺氧的原因和事例缺氧的原因和事例见表5-1。2.发生着火爆炸事故的原因(1)焊接动火前对容器内的可燃物置换不彻底,或取样化验和检测数据不准确,或取样部位不适当,结果在局限空间内或动火点周围存在着爆炸混合物。(2)在焊补操作过程中,动火条件发生了变化。(3)动火检修的容器未与生产系统隔绝,致使易爆气体或蒸汽互相串通,进入动火区段;或是一面动火,一面生产,互不联系。在放料排气时遇到火花。(4)在尚具有燃爆危险的车间、仓库等室内进行焊补检修。(5)对未经安全处理或未开孔洞的密封容器进行气割或焊接。三、局限空间焊接作业安全措施1.实行隔离(1)采用盲板使焊补的容器管道与生产的部分完全隔离。盲板除必须保证严密不漏气外,还应保证能耐管路的工作压力。电气系统挂警告牌,进行断开处理。(2)为避免盲板受压破裂,在盲板与阀门间应加设放空管或压力表,并派专人看守。(3)凡可拆卸并有条件移动到固定动火区焊补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