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治理方法研究摘要:监测并分析了某主干路的道路交通噪声,讨论了该道路交通噪声的变化趋势及其与该区汽车拥有量和车流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测定道路的交通噪声昼夜变化特征有差异,年际间及季度间均有着一定程度的波动,与小时车流量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与汽车拥有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呈井喷式的增长,从而导致近年来交通干线两侧的噪声超标情况日益增长,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已然成为城市污染的一大公害,对人体产生了生理和心理两种伤害,不断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而现阶段的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总体上同广大群众的期望和建设生态文明国家的目标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加强道路交通噪声的合理监测和科学评价,深入了解道路交通噪声的变化趋势及特点,从而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科学防控对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对于交通噪声污染的有效防控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一、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危害从噪声对人的危害角度分析,具体如下:①干扰居民休息以及睡眠;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睡眠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的学习以及工作精力;良好的睡眠质量,能够保证人身体健康。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使得临街的居民睡眠质量受到影响,长此以往,会造成神经衰弱以及其他问题。若噪声>80分贝,人们开始感到心烦,无法专心工作和学习。②损伤听觉和视觉器官。据临床医学统计结果显示,若在8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长期生活,造成耳聋者可以达到50%。噪声对于儿童身心健康,有着较大的危害。因为儿童发育不成熟,身体组织器官较为脆弱。而噪声会影响孩子的听觉器官,使其听力减退或者丧失。③损害心血管。医学专家经过人体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接触噪声,会使得人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造成血压上升。人长期处于70分贝以上噪声环境中生活,会使其心肌梗塞发病率增加30%左右,尤其是夜间噪声,发病率会更高。经过调查发现,生活在高速公路旁的居民,心肌梗塞率增加了30%左右。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一)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现状从污染程度来说,一级城市和二级城市较为严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环保重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情况(2013年)》统计数据,在113个城市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噪声超标情况。其中,严重超标的是张家界,超标率达到51.4%;超标率最低的是包头,超标率是1%。经统计,一级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超标率都在10%以上,其中约56%的城市超标率超过了30%。二级~六级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超标率超过30%的城市占比,分别是20.8%、13.3%、23.1%、8.3%、6.1%。由此可见,城市等级越高,规模越大,则城市交通噪声超标率就越大。(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主要原因从污染来源角度分析,主要是道路交通中各种运输器具所发出的噪声。近年来,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进而增加了噪声污染问题。交通噪声污染原因如下:①现有的交通设施,距离学校和医院等距离比较近,而且没有预留出合适的噪声防护距离,使得噪声敏感建筑物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交通噪声污染。②新建交通基础设施,在运行过程中,造成的交通噪声污染。除此之外,车辆运行速度提升,也增加了噪声污染问题。三、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治理方法(一)做好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评价为了更好的开展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治理工作,需要做好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评价工作。以居民区为评价对象,开展一级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噪声防治对策作为重要的部分。通常情况下,噪声防治措施包括积极防治、消极防治。积极防治侧重交通噪声污染源的控制;消极防治侧重交通噪声传播途径的控制。比如,降低车辆噪声以及道路路面噪声为积极防治行为;设置噪声屏障和绿化隔离带则为消极防治行为。开展居民区建设工作前,要做好居民区周围交通噪声预测。依据预测结果,结合各项指标,比如噪声达标单位百分比,提出小区整体规划设计方案优化的建议,提出增加绿化隔音屏障,控制交通噪声指标。对于既有的居民区,则需要依据预测结果,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