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教科版科学六上《热是怎样传递的》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经历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关于热递的推测的活动过程。2、能获得液体、气体及固体不同的热传递方式的认识。3、深化思考,乐于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沟通自己的想法。二、教学重点:能获得液体、气体及固体不同的热传递方式的认识。三、教学难点:能获得液体、气体及固体不同的热传递方式的认识四、教学用具:红色热水、无色冷水、不锈钢勺、热水、蜡烛油、酒精灯、铁架台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知道一杯冷水与一杯热水混合后,温度会发生变化。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变化呢?1、想像一下热在冷水和热水之间是怎样传递的?2、认真观察冷水沿杯壁倒入红色水中的现象。3、沟通观察到的现象,说说有什么新的想法。4、冷与热液体之间是怎样进行热传递的呢?你们还想讨论什么?二)热在气体囊的传递。1、热在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2、同学做出推测,并说说理由。3、点燃一根蜡烛,手在哪个位置感觉更热一些。4、热在气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三)热在固体中的传递1、推测将整个不锈钢勺放入热水中会有什么变化呢?2、假如只将不锈钢勺的勺部溉在热水中,勺柄露在外面,过一会儿,勺柄也会热起来吗?3、老师演示实验,请同学上台讲感受。4、换一个比这个勺柄更长的钢勺进行实验。5、热能传上去吗?并沟通我们的想法。6、我们有没有办法看到或感觉到热在固体中的传递过程?7、小组议论方案,实际操作实验,并沟通实验中的发觉。四)课外延伸1、还有哪些传热的方式?2、太阳是怎样把热传递到地球上的呢?六、板书设计附送:2024-2024年教科版科学六上《热起来了》word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2、尊重客观事实。【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与同学握手感觉手凉手热。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2、小组讨论沟通(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盖被子-----?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同学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沟通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三、讨论衣服否生热的问题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2、同学沟通。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讨论这个问题?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鼓舞同学说出不同的方法)5、沟通讨论方法。(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同学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在沟通活动中同学的方案可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老师要和孩子们集体研讨,发觉问题,提出调整建议)6、同学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沟通。四、小结: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2、通过实验讨论你们有什么新的发觉?3、通过实验讨论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板书设计:1、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