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青岛版科学三下《蚂蚁》word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学校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十九课《蚂蚁》。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一下简单的分析:《蚂蚁》这一课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动物王国”教学单元里的第一课。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同学认识了身边常见动物,给动物简单分类的基础上,让同学进一步观察动物,并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对动物进行科学分类,了解常见不同类型动物的特征,扩高校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范围。蚂蚁是同学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因此就是借助对蚂蚁特征的探究,归纳昆虫类的共同特征。通过探究,进一步培育同学用简单工具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同时培育同学珍爱生命的情感,感受蚂蚁种类的多样性。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培育同学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而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能自己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推断是否是昆虫学习难点是:比较蚂蚁、蜗牛、蚯蚓的身体结构,初步建立昆虫的概念。第二,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纳三个环节:1、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播放一段关于蚂蚁活动的视频)2、自主探究,观察沟通。新课标中提出: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还是科学学习的过程。进行合理探究活动,鼓舞同学通过自己的观察活动大胆的提出问题,并能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解决问题。3、利用多种活动,引导同学自主学习科学,使课堂活动化和自主化。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为同学提供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激发同学主动参加科学学习的兴趣,让同学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在课前要他们先自己抓蚂蚁,在课中自主观察自己想办法等)。而在学法上,我同样采纳了三个环节:1、合作学习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鼓舞同学在沟通研讨中学习。充分的沟通有利于培育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探究中学习科学是合作、观察、探究为一体的学习。通过让同学设计蚂蚁迷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育自己良好科学素养。3、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学习在学习本课之前,我布置了同学们回去自己搜集有关蚂蚁的其他资料,培育同学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三,在学习准备上,主要准备了放大镜、羽毛、泡沫塑料、牙签、竹叶或草叶、课件、观察记录表;同学搜集关于蚂蚁的知识等。第四,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1、谜语导入课题2、自主观察3、沟通研讨4、自由活动5、拓展延伸第一个环节:谜语导入课题我采纳同学喜爱的猜谜语的形式(远看芝麻萨迪,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道远,只怕跌进热锅里)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第二个环节:自主观察首先,我播放一段蚂蚁视频,通过观看,调动起同学对蚂蚁探究的兴趣。其次,我出示几幅蚂蚁图片(课件),引导同学分析它们的身体特点后,再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实际观察蚂蚁标本,并完成观察记录表(课件)。最后,在同学汇报沟通自己的观察记录后,再引导同学归纳出蚂蚁的共同特征第三个环节:沟通研讨教学时,首先我会以课件的形式出示蝴蝶、蟋蟀、蜜蜂、螳螂、蝉、蜻蜓、蝗虫等动物的图片,让同学将它们与蚂蚁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与蚂蚁的共同特征,总结出它们与蚂蚁是一类,都属于昆虫类,并引导同学归纳出昆虫的共同特征。然后,再以课件的形式出示蜘蛛、蝎子、青蛙、蚯蚓的图片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沟通讨论推断它们是不是昆虫,在同学观察分析后,引导同学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总结出它们不具备昆虫的特征,因此不属于昆虫类。小结:最后,播放一段科教视频:昆虫世界,让同学感受昆虫种类的多样性,教育同学去观察讨论小动物时不要忘了送他们回家,让他们回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要珍惜生命,关爱小动物第四个环节:自由活动...